争吵、分离、团聚
就在这样条件下,阿团的二儿子、三儿子也出生了,两人年纪相差三岁。好在长子、长女都大了在劳作了,初中的二女儿也能领着两个弟弟上小学了,帮着阿团照顾弟弟妹妹了。但最后两个儿子调皮捣蛋,天天给家里添乱。
随着孩子越来越多,闯的祸也越来越多。阿凯的脾气,也像极了那灶房里的带着火星的柴,随着不断的添柴鼓风,火也愈烧愈烈。最后演变成几乎每一天,只要是阿团不小心在汤里放多盐,或是说了一两句不称阿凯心意的话,诸如此类的家庭琐事都会让夫妇两吵得不可开交,每当两人怒火都升到最高时,阿团就会一气之下跑出家门。一旦阿团逃离斗嘴现场,阿凯就又很快恢复了平静,还会让孩子去追阿团。
那时候菜肉都供应得足了,只不过阿团家里还是比较穷的,往往只有等到过年才有鱼、有肉。接近农历十二月廿三,阿团就会让孩子们帮忙动手一起做年糕囤着来年吃。“以前是蒸了几十碟年糕。用一个个的碟子装起来蒸,可以说是不舍得吃也可以说是吃不完它们,从正月初一起就一直摆在桌上,直放到三四月春风来,天气潮湿让年糕都发了霉。可我们还是会刷掉霉斑重新煮一下,或者油炸后再统统吃进肚子里。当我们放学回来饿了的时候,就随手拿起切一小块来吃,可以说算是我们的零食了。”二儿子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也不断地感慨道,“那时候还不都是因为饿,没东西吃。不像现在都商业化了,以前家家户户都要做,现在根本也没什么想吃”。
1978年的一天,阿团收到了一封信,是1969年就去香港的婆婆寄来的。信中说香港有政策可以允许长者家人移民香港,以探亲团聚。
1989年一辆大巴车开到了深圳,上面载着阿团母子俩。“那时候到香港去是要坐船,但那辆大巴是直接开到船上去的”,阿团在牵着小孙子上补习班的路上说着,“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夏日入夜七点钟左右,车就停了下来。”
当年刚踏上香港土地,看着漫天烂漫晚霞的阿团,已经五十岁了。
(文/李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