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教学生涯
1997 年在广宁师范毕业之后,她被分配到莫村富源小学教学。“第一年教学的时候,我的教学能力很差劲,”全老师不好意思地说,“当时还要照顾患上精神疾病的姐姐,很费劲,再加上刚出茅庐,没有教学经验。那时期末成绩是学校存在的生命,是评估学校领导的硬件,结果我教的班语文科成绩全镇倒数第一,受到了家长的质疑和领导的批评,‘不是师范专业出来的吗?成绩那么差?’。”愧疚涌上心头,全红瑛开始自我反思,自己为什么要当一名教师?难道自己要一直这样下去吗?不、不行!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她“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听他们的课,琢磨他们的上课方式,思考着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有趣,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从那以后,全红瑛所教班级的成绩不断提高。
2001 年 9 月,她被调到了九市镇中心小学任教,被安排教三年级。这是她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教学内容更深了,教学方式也应该改变了。但全红瑛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稚嫩的老师,她很冷静地接受了领导安排的工作,开始用心地备课,认真地做好教学的五环节工作,终于,第一学期,她所教班级的语文科成绩排在全镇第四名。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写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刚接触作文的孩子爱上写作文呢?她决定让学生“走进生活找兴趣”,用游戏的方式教学生写作文。第一次写作文时,她带领着学生到操场做游戏,做完游戏后,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结果,学生爱上了写作文,爱上了学习语文。第二学期,学生们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排在镇第一名,得到了家长和领导的一致好评,这给了她很大的鼓励。
她得到了领导的重视,成为了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接下来几年里,她教了四年级、五年级语文兼班主任。没想到的是,更大的挑战来了,她又被安排教六年级毕业班,并且担任班主任及学校语文科组长工作。繁重的培训任务、班主任工作及毕业班备考工作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是她挺过来了,而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学校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也“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一切成绩并非偶然,源于她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每一个学生的爱。
六年级,是孩子的第一个转折点。
香山中学是县里的重点中学。现在,乡镇的学生一般只能在当地中学读初中,而包括香山中学在内的两间县城中学则是以电脑派位的形式安排学生就读。在 2013 年之前,情况则大为不同——尽管比县城孩子困难得多,但乡镇的孩子也有机会去重点中学读书,只要在六年级的最后一次县统考考试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
那时,朱雯正是这项教育制度的受益者,顺利考上了香山中学,接受相对更好的教育,现在成为一所“211”重点大学的学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全老师当年的帮助和鼓励,朱雯每每向别人提起全老师,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全老师是朱雯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她说,六年级时,她的成绩还不错,但可能尚不足以稳考香山中学。语文是她的短板,她害怕写作文,也不擅长做阅读理解之类的题目。但她学习刻苦认真,全老师都看在眼里,就经常鼓励她,下课后还抽时间指导她,还鼓励她投稿到市里的教育报。在全红瑛的一次次指导修改后,她投出去的文章成功被选上,还收到10 元稿费,这让她兴奋了好久好久,也给予了她很大的信心。最后,她以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香山中学。
她只是全老师帮助和鼓励的学生之一。
除了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之外,在生活中,全老师也经常帮助学生。多年来,她经常担任班主任,对班上的学生大都比较了解。发现班上有家庭贫困的学生,她会偷偷垫钱替学生买学习资料,暗中给学生送些新衣服等等,如春风般温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