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歌颂者

新时代的歌颂者

刘洪乐生于山东省龙口市黄山馆镇大脉村,在家中排行老九,上有七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从小就对文学表露出了浓厚的兴趣。只要是带字的东西,便总是从心里喜欢,小时候没有报纸、电视,也没有课外书,走路捡到一张带字的纸片,也会拿起来读一读,遇到不识的字就跑去问大人。晚上就在家收听喇叭广播。上学后,刘洪乐勤勉好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读书,在13岁时就通读了四大名著而且都能熟练背诵。也是基于对文学的热爱和从小的文学储备,到部队后刘洪乐才有机会进入宣传部门从事他所热爱的文字工作。

谈到从军的契机,刘洪乐讲到,因为当时兄弟姐妹多,家里生活拮据。十八岁的他决定应征北上,在他看来当兵能够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谈到如何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保持创作热情,刘洪乐说:一是从小对文学的热爱;二是工作环境的感染;三是战友和同事们英雄事迹的鼓舞;四是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担当。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刘洪乐的创作心态一直没有改变,一直保持着一种纯粹的热情,火一样的激情。“即使在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只要翻开书或拿起笔来,一切烦恼就全抛在脑后了。”刘洪乐笑道。

最近,刘洪乐正在忙着筹备电影《剑胆》,这是国内首部取材于一线民警的真实故事的电影。军事题材的作品可以让群众了解军人,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军人的气氛,有利于全社会国防教育观的树立。“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刘洪乐谈到。

“一颗红心交给党,半世风雨写忠诚”也许便是刘洪乐人生的真实写照。从部队到警营,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初心未泯,都源于刘洪乐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文学创作于他,是终其一生也不可放弃的。讲述着军警的故事,宣传先进事迹,传播红色精神、红色文化,是刘洪乐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肩负着的责任。正如刘洪乐先生所说:“文学创作对我来讲就意味着对一种使命的担当,这种使命就是记录时代,写真时代,反映时代。”

“向天借来日月光辉拨开乌云/一纸宣言刻进庄重年轮/嘉兴南湖摇起红船/碧波荡漾炽热初心

以血换来雄鸡高唱天下一新/赶考路上带着黄土风尘/天安门上奉民承运/建设热潮滚烫初心

唱着春天故事敞亮开放大门/小康路幸福着亿万人民/特色旗帜飘扬舞动/走向富强再言初心

迈步雄关漫道更向辉煌挺进/中国梦发出历史最强音/永葆本色砥砺前行/振兴中华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砥砺前行/振兴中华不忘初心”

(文/隋明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