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城市里的自然向往者

喧嚣城市里的自然向往者

南央并不是一直住在拉萨,“我是12岁要上初中的时候,家人才一起搬到拉萨来的。12岁前我一直都在那曲。”当时我追问了她拉萨和那曲有多远,她想都没想就立刻回答了我——“300公里”。

“因为我爸爸是司机啊,经常往返拉萨和那曲,他老是跟我强调300公里、300公里的,我也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南央深深地记得小学六年级的一个周六,当时30多岁的爸爸心血来潮地决定开车带着南央去拉萨转转。他们下午出发,到达拉萨后在布达拉宫里逛了逛,到了晚上玩得差不多了,两父女就开始返程。“我们回来的时候都已经晚上12点了,路上都没人,黑漆漆的。不过那时候天上好漂亮啊!就夏天嘛,星星很多,我们坐车经过河边,水里就会有星星的倒影,闪闪发光。河的周围是大片的草原,很空旷,路上只有我们一辆车,那种感觉真的超棒的!”南央动情地说着,眼睛里闪着光,似乎看到了当时反射星光的河水。“当时我还想用手机拍呢,但根本拍不下来。”两父女那天回到家时已经是凌晨三四点了。“第二天爸爸还被妈妈骂了,问他为什么不第二天再回来。”南央说道。

南央说现在虽然住在拉萨了,但是每年暑假都会回一次那曲,“一般会待一周左右,但如果爸妈有事的话就只能待两三天就走。”南央的语气略显遗憾。

那曲,地处西藏北部,位于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一年中五月至九月份相对温暖,多数县以畜牧业为主,个别县为半农半牧县。那曲地区文化特色活动有赛马节和锅庄舞,其中赛马节是藏北草原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而那曲锅庄舞在西藏地区最为出名。

南央用“超级”一词来表达对那曲的喜爱,“每次回去我都会住在妈妈的亲戚家,外婆舅舅他们都对我很好,而且那里真的什么都好玩。比如我会跟表弟一起去采蘑菇、采花啦,然后看草场上的羊群、牛群啦。而且我还可以骑马,外婆家有两匹红棕色的马,它们是母子俩,母马叫‘伯尔玛’,有‘红色的风’的含义,而小马叫‘蒂尔’,意思是‘比狼还凶猛’”。听完后,我觉得那曲土地带给南央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她跟我交谈的语调里,似乎也体现讲述时她脸上的两团红晕里。

“在那曲过周末是我最高兴的事,因为周末村民们会举行篝火舞会。”

晚会的准备从周六中午就开始,各家各户的牧民们自发将柴火、食物拿到村子中心的篝火坑附近。牧民们平日里住得分散,只有周末才在聚在一起共进晚餐,聊聊家常。入夜后燃起篝火,大家就围圈跳舞,这是牧民们每周的集体娱乐方式。“这也可以算是牧区的特点了,大家唱歌跳舞也不会怕吵到别人,因为四周都是草原。拉萨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空间可以唱歌跳舞了。”

舞会开始,男女各站一边再拉手成圈,一名主唱站在圈子中间,通常由男性启唱,嘹亮的歌声划破黑夜,穿越茫茫草原。随着歌声开始,周围人也“甩手颤踏步”地沿圈走动。当唱词暂告一段落,众人齐声一下“呀”的呼喊,则标志着舞蹈速度的加快,此时动作有所变换,撒开双手,以手的力量带动腰部同时跳步转身。篝火闪烁,牧民们穿者颜色各异的衣服,挥舞着双袖时呈现出斑斓的色彩,伴着歌声,村民们都开怀地笑着跳着,每周末那曲草原的夜晚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跳舞的时候氛围很好,能让你暂时忘记一切尽情投入跳舞,跳完回家感觉全身虚脱,但当时完全没有感觉。”南央说。

看过锅庄舞影片的我颇为期待体验锅庄舞,但面对我的询问,南央说,“一般四五十到上百人的锅庄舞才勉强算锅庄舞,人太少了会没意思,我们在广州的藏生加起来可能都没有50人,根本跳不了。”

烧烤吧里,教导鼓乐的师姐表扬了南央的学习能力。她向大家说有一次练习,配乐的片段需要众人齐声喊“哈”。南央是全场喊得最大声的,另外的两个师兄都快不及她。“很好南央!没错就该这样”说着对南央竖了大拇指,南央跟师姐相视一笑,又露出了她可爱的虎牙。

问及南央对未来的打算,她说从这个暑假开始就要写论文了,因为打算考研,希望之后能成为一名历史老师。我问她有没有想过在哪里教书,她说是当然是回西藏啊。

烧烤聚会接近尾声,南央的手机响了,是她爸爸打来的。得知女儿还在校外聚会,爸爸说:“早点回。”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文/李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