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叫声都不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所以不是语音;气喘声、打喷嚏声虽然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但并不具有意义,所以也不是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际。没有语音这个物质外壳,意义无法传递,语言也就不能成为交际工具。
语音具有三种基本属性。
(一)物理属性
语音是声音,从物理上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波。语音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1.音高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就高;振动的次数少,频率就低,声音就低。语音的高低同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很有关系。女人的声音听起来比男人高,就是因为女人声带较短、较薄,男人的声带长而厚。汉语的声调,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声波振幅的大小有关。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敲鼓时,用力大,音强就强,发出的声音就大;用力小,音强就小,发出的声音就小。重音和轻声是由音强不同所致,如普通话里“莲子”和“帘子”里的“子”音强不同,前一个“子”音强较强,后一个“子”音强较弱。
3.音长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英语sheep和ship的区别,主要是其中元音i的音长不同。sheep里的i音长长,ship里的i音长短。广州话里“三”和“心”的不同,主要是其中元音ɑ的音长不同,“三”里的ɑ音长长,“心”里的ɑ音长短。
4.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由声波的不同形状决定的。音色是区别不同声音的最重要的要素,元音ɑ、o、i的区别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原因有三:发音体不同,如笛子和二胡;发音方法不同,如二胡和琵琶;发音时的共鸣体不同,如箫和笛。
(二)生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因而具有生理属性。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图2-1)。
图2-1 发音器官示意图
肺是产生语音的动力基地,由肺部呼出的气流是语音的原动力。
声带是发音体,声带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它的敞开和闭合构成声门。声门敞开时,气流畅通,可以发出清辅音;声门闭合时,气流从声门中挤出,颤动声带发出元音或浊辅音。
咽腔、鼻腔和口腔是语音的调节器和共鸣器(图2-2)。气流到达咽腔时,从鼻腔泄出叫“鼻音”,从口腔泄出叫“口音”,从鼻腔和口腔同时泄出叫“鼻化音”。
图2-2 发音器官纵切面示意图
(三)社会属性
语音表达一定的意义,具有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突出表现在声音和意义的联系是社会约定的。同是“一”这个意义,汉语普通话用yī这个声音表示,英语用one表示,日语用いち表示,可见声音和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什么音表示什么意义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约定的。每种语言的语音特点,如:有哪些音,没有哪些音,哪些音能区别意义,哪些音不能区别意义,等等,这些也是由语音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即由使用该语言的民众决定的,所以说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