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文体的性质
科技类文体写作是由科技知识的自身特性决定的,它反映一定时期的科学技术内容,并以说明和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还具有创新性内容。
科技类文体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客观性、实用性、规范性和创造性。它以严谨、求实作为根本,并以创造性作为主要性质特征。人类社会对大自然的探索从未间断,所以从古至今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科技论著,这笔丰富的遗产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印迹,是激励科技工作后来者的强大动力。
例如,我国周朝《尚书·禹贡》中记载了我国的山川形势、交通物产,就属于地理著作,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黄帝内经》,秦汉时期的《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宋代的《梦溪笔谈》,元代的《农桑辑要》,明代的《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众多的论著均记录下我国古代各行各业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同样,我国现代很多著名科学家的论著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侯德榜的《制碱》被称为世界各国制碱工艺的准则;竺可桢花费五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华罗庚的论文《关于塔内问题》被国际数学界誉为“华氏定理”,《统筹方法平话》《优选法》将运筹学的数学方法运用在生产领域,取得了优质、高产、低耗的效果;李四光的《冰期之庐山》《新华夏之起源》《中国地质学》等为合理利用地下水、开展地质勘探、开发石油资源,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他的《一个弯曲的砾石》以英文发表于1946年5月4日英国《自然》杂志第157卷上,该论文是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论文之一。
在国外,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有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工具篇》,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阿基米德的《论浮体》,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维萨里的《人体构造论》,伽利略的《星宿的使命》《运动法则》,开普勒的《新天文学》,笛卡儿的《方法论》,牛顿的《光和颜色的新理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道尔顿的《原子论》《分子论》,门捷列夫的《化学原理》,爱因斯坦的《论运动物理的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等。20世纪诞生的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主要著作有:维纳的《控制论或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信的科学》、申农的《通信数学》、贝塔朗菲的《理论生物学》和《现代发展理论》等。21世纪,现代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论文和论著层出不穷,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