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的标准化
文字作为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必须实现标准化。汉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四定”,就是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1.定量
定量就是规定现代汉字的数量。汉字自古至今的总字数多达数万。《康熙字典》收字47 03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 678个,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收字85 568个。在这8万多字中,大部分是文言古语用字,只有1万多个是现代汉字。在这1万多个现代汉字中,使用的频率并不相等,有的高有的低。根据使用频率可以实现对汉字的分级定量。
(1)常用字。
常用字是教学用字,包括小学、初中等几个级别的教学用字。根据汉字字频和覆盖率的关系,2 400个常用字覆盖率99%,可以作为小学的识字量;3 800个常用字覆盖率是99.9%,可以作为初中的识字量。1988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3 500字。又分为两级:一级常用字2 500字,二级次常用字1 000字。
(2)通用字。
通用字是印刷出版用字,是记录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从全部现代汉字中除去罕用字,得到的就是通用字。选定通用字对于印刷出版、辞书编纂、汉字的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都有重要的作用。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通用字7 000字,包括了3 500个常用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是规范字表,它全面体现了国家关于汉字字形的规范。它显示了每个字的规范字形,包括笔画数、结构和笔顺。
2.定形
定形就是规定现代汉字的标准字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等确定了现代汉字的标准字形。
(1)整理异体字。
异体字指的是读音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一组字,如:够夠、床牀、窑窰窯。异体字给学习和使用增加了负担。整理异体字就是从每组异体字中确定一个为标准字,其余的字作为非标准字加以淘汰,停止使用。确定标准字形的原则是从俗从简。从俗就是选择群众中比较流行的,从简就是选择笔画比较简单的。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表内收异体字810组,共保留810字,淘汰了1 055字。在这之后,国家主管语言文字的部门从淘汰的异体字中恢复了28个字为标准字,实际淘汰了异体字1 027字。
(2)简化汉字。
汉字简化主要是减少笔画,同时也减少字数。1956年1月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编制成《简化字总表》,有简化字2 236字。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有简化字2 235字。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公布推行的全部简化字。简化工作的方针和步骤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简化汉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简化字总表》里的2 235个简化字,平均每字10.3画;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有2 264字,平均每字15.6画。简化字与繁体字相比,平均每字减少了5.3画。
(3)整理异形词。
异形词是社会上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如“笔画——笔划、人才——人材、倒霉——倒楣”等。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已经于2001年12月发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整理了异形词338组。
汉字印刷用的字体也常有不同,如:叙敍敘、别別、羡羡、黄黃等。为了克服这种分歧,文化部、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语言研究所等部门于1962年组成汉字字形整理组,对印刷用汉字字形进行整理,最后制成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年1月30日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这个字表,并开始在出版印刷行业推行。《字形表》收印刷用宋体铅字6 196字,规定了每个字的笔画数、结构,并隐含着笔顺。
3.定音
定音就规定现代汉字的标准读音。为了做到字有定音,应主要解决好异读字的读音问题。
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这样的字是异读字。汉字自古以来就有异读字。例如《广韵》“峒”徒红切,又徒弄切(黄侃.广韵校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1.)。现代汉字中也有一批异读字。例如“暂时”的“暂”可以读zàn,也可以读zhǎn。审定异读字的读音,就是从现有的几个读音中确定一个为标准音,其余的读音作为异读停止使用。从1957年到1962年,审音委员会分三次公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共审定异读词1 800多条。例如,“暂时”审定为zànshí。1985年12月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发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表里凡是注明“统读”的字,表示这个字不论用在什么词语中都读成这一个音。例如(~代表字头):
多音字也应当审订,多音字指的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而不同读音有不同意义的字。例如“中”读zhōnɡ,表示中间、中心、跟四周距离相等;读zhònɡ,表示正对上、遭受、受到。现代汉字中的多音字大约占10%。适当减少多音字的读音对于汉字的使用是有好处的。轻声词、儿化词有一定的随意性,也要逐步审订,以求统一。
4.定序
定序就是规定现代汉字的排列顺序。现代生活里,字序的应用极为广泛,工具书的检索、图书档案的排列、各种目录的编制都需要字序。目前,最常用的字序有两种,就是部首法和音序法。
(1)部首法。
从汉字的字形着手,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并为一部,那个相同的偏旁叫作部首。部首法要包括立部和归部两部分。建立多少部、都是哪些部,属于立部。某一个字归入哪一部,就是归部。归部的原则有两大类,一类是据义归部,一类是据位归部。据义归部是把表义的偏旁作为部首。以《说文解字》为例,“甥”属男性,归男部;“江”指长江,是水名,归水部。据义归部在使用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部首的位置不固定,使用者不容易确定哪个偏旁是部首。据位归部是根据偏旁所在的位置确定部首,部首的一般位置在字的上、下、左、右、外。一般位置没有部首的查中坐,中坐没有部首的查左上角。修订本《辞海》采用了据位定部的归部法。
(2)音序法。
从汉字的读音着手,根据读音排定字序。当前使用最广的音序法是汉语拼音音序法,按照汉语拼音方案里字母的顺序排列字母的先后。同音字再按照笔画数的多少,由少到多排列。笔画数相同的,按起笔的笔形横竖撇点折顺序排列。起笔笔形相同的,按照第二笔笔形,依此类推。例如读chù的字,要按下列顺序排列:亍处怵绌畜搐触憷黜矗。《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的条目排列都采用汉语拼音音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