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汇是语言三要素里变化是最显著的。尤其是一般词汇,对现实社会的各种变化非常敏感,新事物的产生、原有事物的变化和旧事物的消失,都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词汇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在不断地变化,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词汇的规范化工作很重要。一是要维护词语的既有规范,二是对新词语进行规范。
对于新词语的规范主要从必要性、普遍性和明确性三个方面入手,也就是看这个词语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在表达上是不是不可少的,是不是人们普遍使用的,意义是否是明确的。
例如对方言词的规范,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北方方言地域广阔,其方言词汇一方面丰富了普通话词汇,另一方面也存在引起混乱的情况。如“蚜虫”“腻虫”“蚁虫”“蜜虫”“油虫”“旱虫”等并存,选取哪个词呢?从普遍性、明确性看,选用“蚜虫”。普通话词汇一直在吸收有特色的方言词语,如来自西南方言的“搞”,吴方言的“摆平”“嗲”“噱头”“写字间”,粤方言的“连锁店”“策划”“休闲”“炒鱿鱼”等,这些词语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成为普通话词汇中有用的一员。但是要防止毫无必要地滥用方言词语,特别是那些流行地区狭窄、没有表达新义、没有新的修辞色彩、容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的词语。
在对外来词的规范中,要统一外来词的汉字书写形式。应该尽量选用意译方式的外来词,除人名、地名、国名用音译方式外,一般尽量采用意译,因为意译更接近民族语言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用“维生素”不用“维他命”,用“话筒”不用“麦克风”,用“发动机”不用“马达”,用“小提琴”不用“梵哑铃”。
在对古语词的规范中,要反对滥用古语词。我们运用古语词是为了特殊的表达需要,如“秀才”“哀悼”等。对于那些丧失了生命力的语词要避免使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词语大量产生。网络语言的特点是简洁、风趣,富有人情味儿和个性化,网络词汇尤其是网民聊天使用的词语和符号越来越多,如“美眉”(妹妹)、“菜鸟”(初级网民)、“飞鸟”(经验丰富的网民)、“杯具”(悲剧)、“餐具”(惨剧)等,还有用英文缩写或汉语拼音缩略及阿拉伯数字等符号的词语,如“88”(再见)、“BF”(男友)、“GF”(女友)、“DD”(弟弟)、“GM”(哥儿们)等。虽然对这类词语规范起来难度比较大,也应该加以引导,使之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