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

二、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

语言中用来表示语法关系、表现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很多,包括形态变化、词序变化、虚词运用等。印欧语言词形变化很复杂,有性、数、格、时、体、式等变化。这些就是所谓形态变化。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其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这些形态变化来表示。而汉语是缺少形态变化的,因此它的语法关系、语法意义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序不同,虚词的有无,语法意义、语法关系往往也就不同。

(一)语序

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具有重大影响。例如:

(1)我们喜欢(主谓结构)——喜欢我们(述宾结构)

“名词+动词”构成主谓结构,语序改变后,变成“动词+名词”,构成述宾结构。

(2)房间干净(主谓结构)——干净房间(偏正结构)

“名词+形容词”构成主谓结构,语序改变后,变成“形容词+名词”,构成偏正结构。

(3)紧握(偏正结构)——握紧(述补结构)

“形容词+动词”构成偏正结构,反过来就成了“动词+形容词”,变为述补结构。

以上语序的变化都使得语法结构关系发生了改变,语义也跟着产生了变化,这些都属于真正的语法上的语序变化。

语序的变化有时不改变语法结构,仅仅是语义上发生变化,例如:

(1)老鼠怕猫。——猫怕老鼠。

(2)他们不都喜欢看电影。——他们都不喜欢看电影。

虽然它们的语法结构没改变,但是里面的词语在句法结构中的角色关系发生了变化。“老鼠怕猫”中的“老鼠”是动作的发出者(施事),“猫”是动作的接受者(受事)。而在“猫怕老鼠”里,“老鼠”变成了受事,“猫”变成了施事。所以,这种语序变化也属于语法范畴。

还有出于言语交际的需要,临时变化语序,语法结构没有变化,语义也没有区别,只是增添了一些语用色彩。例如:

(1)你真行啊!——真行啊,你!

(2)看你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嘴都合不拢了,看你高兴的。

(二)虚词

汉语里虚词十分丰富,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虚词的有无改变了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例如:

A.哲学历史(联合结构)——哲学的历史(偏正结构)

B.我们老师(同位结构)——我们的老师(偏正结构)

C.起草文件(述宾结构)——起草的文件(偏正结构)

(2)虚词的有无影响语义,不改变语法结构关系。例如:

A.英国朋友——英国的朋友

“英国朋友”是指英国人,但“英国的朋友”就不一定是英国人了。再如:

B.江西宾馆——江西的宾馆

“江西宾馆”是以“江西”命名的一座宾馆,“江西的宾馆”指的是江西所有的宾馆了。又如:

C.十斤西瓜——十斤的西瓜

“十斤西瓜”指大大小小的西瓜一共十斤,“十斤的西瓜”是指十斤一个的西瓜。

(3)虚词的有无既不改变语法结构关系,也不影响语义,但是在语用意义上会带来一些影响。例如:

古代文化——古代的文化

结构助词“的”加入后,语法结构没有改变,语义也基本相同,但是仔细体会,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加了“的”,有强调分类的作用,表示这是“古代的”的文化,而不是现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