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写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四、调查报告写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调查问卷的制作

它的制作与调查报告的质量有直接关系。设计问卷之前要有充分准备,要确认调查目的并将其明确化;还要确定分析的方法。对调查项目、提问项目设计要进行反复推敲。

2.写入报告

鉴别资料要认真细致,重要数据要反复核实以后,才能写入报告。行文时尽量做到内容表达条理化、语言文字简明化,要以事实说明观点。一般写作,提出观点后以事实数据证实,议论成分不宜过多。

例8-12

关于挂钩帮扶的调查报告(节选)

4月13日,我们随市××主任到××乡及××村进行了帮扶的前期工作调查,随后组成专门调研组,深入××村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听取各组负责人对本组情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设想与建议;深入4个村民小组中的12个农户,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查;走访了××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综合思考,现将该村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思路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县城1~4千米,是××乡政府所在地,××线、××线及××高速公路××出口引线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有范家、孟家、半个城、焦家、小兴隆、大兴隆、刘东、刘西8个村民小组,764户3 091人,以湖北、河南、山东人为主,有少量移民,是全乡第二大村,典型的农业产业结构。

(略)

二、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查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有“三盼”:一盼送致富技术;二盼搞好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三盼把村小学建设好。其他还提出许多具体问题。据我们考察,限制该村经济发展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总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村子较大,居住分散,基础差距大,管理比较困难。全村8个村民小组分别为8个自然村,村落不整,特色产业不一,经济基础差距较大,尤其刘东、刘西组水源贫乏,经济滞后,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村、组也无成型的经济发展规划。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影响农产品销售和经济发展。各村组之间的道路均为土基路,特别是几条重要的生产道路雨天无法通行,影响农产品外运;现有机井水量小,干旱时浇地难,尤其××尚有300多亩地缺乏灌溉条件。

3.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略)

三、该村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1.经济基础较好。该村属井灌区,地势较好,又地处城乡接合部,农业的基本条件比较好。根据调查,全村无赤贫户,吃饭不成问题;班子也比较好,运转正常。

2.已有比较明晰的主导产业,群众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也有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如蔬菜是该村的传统产业,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中以蒜薹、大蒜比较有名,市场销路一直较好。

3.该村地处城乡接合部,邻近县城和××、××等城市,有比较方便的进城务工机会,既可以增加农民短期收入,也具有经商的条件。

4.××高速公路××出口引线横穿全村,有招商引资的便利条件和潜力。

5.××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该村,三年来经营效益较好,有一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该园目前正酝酿建立“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如果促成,将为×××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提供很好的条件。

四、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们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过3~5年努力把××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略)

4.引导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蔬菜类和养殖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这样几个重大问题。(略)

6.进行村组巷道整修,建设文明乡村。(略)

7.发展塑棚工程和奶畜业。(略)

8.年内组织农民开展一两次农村政策、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诸方面的培训教育,启发内在活力,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组织人大机关干部不定期下村帮扶调研,向农民传信息,与农民勤交流,提高帮扶效果。

(选自:www.zfanwen.com)

例8-13

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对××地区某乡网吧现状进行的调查(节选)

××学院××级×班××× 学号:×××××××

网吧在城市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消息相对闭塞的农村,网吧却是一种新生事物。随着网吧在农村的落地生根,它也日益吸引着越来越多农村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的眼球。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农村网吧的出现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使农村人有机会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获取跟他们生活或者是生产密切相关的信息等;同样它也存在着有弊的一面。寒假里回到河北农村老家的我对家乡的网吧现状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并在本文中就农村网吧带来的诸多问题、原因及对策展开探讨。

一、网吧现状不容乐观

该乡网吧目前还处于粗放发展的起步阶段,其特点主要体现为:小型、简易、分散、隐蔽。规模很小,电脑数量从十几台到二三十台不等,如乡政府办公楼旁边的某网吧内只有18台电脑;有的农村网吧仍然以拨号上网为主,条件十分简陋;一般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生活比较富裕、信息比较灵通、交通比较便利的乡镇中心乃至村庄,如某网吧就选址于农村的集市旁;大多数网吧采取家庭化、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如在某网吧内就只有父女二人经营管理。农村网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黑网吧多、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多、安全隐患多。

二、网吧经营问题不少

1.环境卫生较差,安全堪忧。农村网吧大多属于个体经营,业主从节约投资成本的角度出发,普遍是盖几间简陋的房子,或租赁几间偏僻的房屋,有的则是在自建房中,购回电脑,便对外开张营业,硬件设施差,安装不规范。农村网吧基本上只有一个通道,门窗紧关,不通风不采光,加上允许吸烟,空气污浊不堪。少数素质不高的人随地吐痰,脱鞋跷脚,网吧里充溢着各种气味,令人窒息。有的电脑键盘和电脑桌长时间都未清洗,黑污斑斑,灰黑难辨。有的农村网吧无任何灭火、防火设备,一旦出现火灾或其他危急情况,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经常进入,常因一些琐碎之事或言语不合而大打出手,造成极坏的影响。

2.违规经营普遍,隐蔽性较强。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网吧经营存在着许多违规违法行为,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无证经营。有些农村网吧只是购回计算机,拉通互联网,便开始对外营业,并未经过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二是为有些顾客大开方便之门。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有的网吧虽设有网络净化器,但大多是形同虚设。一些人肆意浏览黄色、暴力等非法网站,网吧老板为赚取钱财,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三是隐蔽性较强。有的农村网吧,为躲避执法部门的检查,一般不设牌匾,不贴任何标志,隐藏在村民家中。有的农村网吧有人来便营业,无人来便关门。有的在深更半夜,紧锁大门开始营业,执法人员很难发现。

3.未成年人大量涌入。农村网吧的营业收入绝大部分靠青少年支撑。很多中小学生课余就泡在网吧里,且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对学习和身心健康均造成了较大影响和损害。同时还让家长们提心吊胆、忧心忡忡。青少年因进网吧发生的事件让人触目惊心,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迷恋网吧,容易因为网费铤而走险;二是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三是严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管理漏洞和利益驱使是问题根源

农村网吧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上漏洞较多,造成盲点。(略)

2.宣传力度不够。虽然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颁布已久,但在农村很少有人知道该条例的具体内容,再加上多数群众思想认识不足,导致查处网吧的行动得不到农民的支持,给农村网吧的治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3.农村网吧经营户唯利是图,违规操作。(略)

四、多渠道努力共建农村健康网吧

农村网吧的现状已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校、家长已表示强烈不满,为此,治理农村网吧刻不容缓。

1.要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宣传力度。要根据农村特点,发动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对青少年进行宣传,将《条例》张贴到各班级。要在农村网吧的入口显著位置张贴举报电话。学校要将举报电话和《条例》印发到家长手中。

2.加大对农村网吧的管理力度。(略)

3.要加大疏导力度。(略)

(选自www.qio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