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体

一、文体

(一)文章的起源

文章是作者将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以后,以文字为媒介,按照一定的章法组织起来的能够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书面语言的形式。今通称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为文章。写作是思维物态化的过程,文章是思维物态化的结果,是思维活动的物质体现。

文章从何而来?尽管文章中带有写作者的主观能动反映的因素,但无论何类文章都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对文章认识的基本观念。

例7-11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他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选自:鲁迅.鲁迅杂文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123.)

例7-12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选自: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73.)

显然,被人们称为“心灵的感应”的诗歌起源于社会生产劳动。那么,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那些卜辞和与爻辞中有关的记事文字,便是应用性文章的鼻祖了。

(二)文体的含义

文章产生于社会需要,为社会服务。同样,文章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社会分工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需要表达、交流的信息就日益增多。作为交流工具之一的文章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分化、演变,有的消失了,有的又产生了,总体趋势是种类越来越多,从而形成各种不同样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和类别以及不同使用范围的文章。为了区别不同样式的文章,我们将称之为各类文体。

文体是文章构成的一种规格和模式。文体的构成还包括文章的表现手法、内容、结构、形态,以及时代、民族等多种因素。它反映了文章的整体构造特点,属于文章的形式范畴。

例7-13

电视广告——用于电视播放的广告。它的特点是运用形象、生动的视觉画面,配之简练的语言和音响效果,进行有目的的广泛宣传。但它消逝的速度快,给人缺乏选择性的感觉。它既属于说明类文体的范畴,又由于扩大影响的需要,讲究个性追求精彩,形成了广告文学的势态。

小说——是文学基本样式之一。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多使用叙述和描写的手法。如,长篇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它属于文学作品中的叙述类范畴。

(三)文体的分类

我国的文章源远流长,对文章的分类也古已有之。大约从东汉开始,文章载体有了重大改进,开始使用纸张,这既避免了简牍的笨重,也免除了缣帛的昂贵。书写的字体,由隶书也逐渐演变为章草和行书,这也是文章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也就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文章写作的文章家。汉代因其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发展较快,应用文体的种类已有了增加。东汉就有铭、赋、誓、说、谏、语6种文体,有文体六分之说。后魏时曹丕把文章分为奏议、书论、铭谏、诗赋,共4大类8种文体。梁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文章归纳为“论文叙笔”,也就是分为“论”和“笔”两大类35种文体。在《书记》篇中,刘勰又将“书”“记”分为24类:谱、籍、簿、录、方、术、占、式、律、令、法、制、符、契、券、疏、关、刺、解、牒、状、列、辞、谚。分类最多的是明代徐师,在《文体明辨》中将文章分为127体。南宋真德秀在《文章正宗》中将文章分为辞命、议论、叙事、诗赋4大类。

五四运动以后的语言文学家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分类法,并吸取西方分类的思想与方法,做了新的分类探索。如,陈望道、叶圣陶、朱自清、蒋伯潜、蒋祖诒等,都各有自己的分法和贡献。归纳起来,最有代表性的分类: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这种分类方法几乎沿用到现在。目前,还增加了应用类或称之为实用类文体(见表7-6)。

当今,对于文体的分类研究还在深入发展,也有多种分类新观点。本教材从便于掌握各类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出发,将现代文体分为两大类:实用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用类文章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而文学作品类是提高文学修养和提高文学创作水平的领域。

表7-6 文体分类表

(四)文体的特点

1.文体具有历史性和稳定性相统一的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文体划分并不被理论所束缚。它们是为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自我合并分化、产生或消亡的。尽管文体不断演变、分化、消亡、增加,但文体也具有历史性和稳定性相统一的性质。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内容和结构形式,既同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生产力水平以及人们的表达需要相适应,又有某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的结构形式。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论文、实验报告、科技文摘等文体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文体样式。

2.文体又具有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性质

文章内容决定文章的体裁。选择、运用何种文体,取决于文章表现对象的特点和读者的要求,任何文体都是同其表达的文章内容相一致的。

运用诗歌的语言去写请假条,必然闹出笑话。简短的消息报道与全面的调查总结,说明书与评论……各类文章都有自己内容与形式的要求。忽视了这一点,容易有张冠李戴之弊病,或增添无从下笔之烦恼。

3.新文体的产生取决于新的历史环境

文体一经形成和确定,又会反作用于表达内容,具有一定的制约性。人们称当今为信息时代,其特点之一:人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于是,标题新闻、一句话新闻、文摘报刊、微型小说、小品文……便应运而生,备受青睐。这类文体,对于作者来说,犹如“螺蛳壳里做道场”,必须受其制约。

总之,具备文体意识,“怎样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往往困惑、彷徨于“怎样写”之中。当今社会,生产发展、经济交流、生活内容丰富,已形成了种类繁多、功用各异、蔚为壮观的文体。我们掌握了基本文体的要求后,“对号入座”,按表达的要求撰写文章,便可突破写作这道难关。

树立了基本的文体意识,还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文章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能驾驭不同的文体,也就把握了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对于工作、生活无疑会带来许多益处。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阅读和欣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