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产生历程
文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文字问世之前,先民们主要利用实物手段来帮助记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际需要。这些实物手段包括结绳、结珠、刻契、讯木等。如结绳,近世台湾的高山族,云南的哈尼族、傈僳族都曾如此。刻契即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上锯齿,用来记数。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大多采用过此法。
实物记事花样繁多,不一而足。据周有光在《语文闲谈》(周有光.语文闲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中称,云南景颇族的载瓦人曾出现过实物的情书、战书、和约。情书:用红、白、黑三色线缠一个芭蕉叶包,内有树根,表示想念;石灰,表示希望会见;草烟叶,请对方吸后增加爱情。战书:三色线的芭蕉叶包,内有土块,表示争夺土地;子弹,表示宣战。和约:竹筒一节,两端各刻一个缺口,代表议和双方;中间刻一个缺口,代表中人;把竹筒一劈两半,各方保存一半。
继实物之后,古人记事和表达思想便进入了另一高级阶段——文字画阶段。文字画属于前文字阶段。文字画不注重绘画艺术性,只混沌地记录语言的大意,内容缺乏具体性与准确性,因而不能算作文字,只能视为文字的滥觞。世界各地保存的原始壁画大都具有此类性质,例如印第安人奥基布娃(Ojibw a)部落的一个女子的情书(图3-1):
图3-1 印第安人奥基布娃部落一个女子的情书
上面就是这个女子在赤杨树的树皮上写给自己情人的信。左上角的熊是女子的图腾,左下角的泥鳅是男子的图腾,曲线代表道路,帐篷表示约会地点,里面有人等着;“+++”代表天主教徒的居住地。
文字画后,真正的文字就逐渐产生了。因此说,文字最大可能是起源于图画。文字的创造发明者无疑是勤劳而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关于文字的起源,各国都有一些相关的神话传说。例如,古埃及的圣书字是知识之神托特所造,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是命运之神那勃所造,希伯来文是摩西所造,婆罗米文是梵摩天帝所造,汉字是仓颉所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