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基于《南方都市报》的研究》简介
《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基于《南方都市报》的研究》这本书是由.张志安著创作的,《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基于《南方都市报》的研究》共有96章节
1
序:新闻生产社会学视角下的案例研究[1]
2005年暑假,正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博士的我,来到广州大道中289号的南方报业集团,进入南方都市报社进行实地观察,为博士论文收集一手数据。2006年6月,我...
2
前言
《南方都市报》(简称“南都”)经试刊后,从1997年元旦起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1]正式出版发行,自诞生起便有着非常明确的市场目标:成为集团继《南方周末》之后的创...
3
目录
目 录 序:新闻生产社会学视角下的案例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问题意识之间的逻辑 二、田野观察的主位和客位意识 三、媒体案例研究的主要经验 四、结语和讨论 前言 第...
4
第一章 场域理论:新闻生产研究的范式
...
5
第一节 核心问题、研究方法及意义
...
6
一、核心问题
社会学者、《制作新闻》(News Making)的作者伯纳·罗胥克(Bernard Roshco,1994:13—14)认为,新闻具有双重的本质。“首先,新闻是...
7
二、研究方法
“本质上,问题及其定义是研究努力的原动力。问题先于研究方法的选定,以避免陷入寻找问题的迷思中。”(David M.Fetterman,2000:19)明确了研究...
8
三、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是密切相关的,达成目的才能实现意义。本书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希望通过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和运用,从编辑部组织层面对《南方都市报》进行考察,探讨...
9
第二节 新闻生产:三种主要的研究取向
本书以新闻社会性的理论为出发点,对新闻生产的社会过程加以研究,因此主要采用媒介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同时,由于聚焦于编辑部组织这个层次,将会适当结合组织行为学、组织...
10
第三节 文献综述:新闻生产社会学研究[6]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编辑部的新闻生产,采用的研究取向主要是媒介社会学(新闻生产社会学),因此,研究综述将主要集中于这两个方面展开,并重点关注中外学者运用媒介社会学来...
11
第四节 研究范式: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
本书对南都编辑部新闻生产的考察,将应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进行研究。这种反思社会学的理论,对新闻生产社会学的研究来说意味着一种全新范式。 1...
12
第五节 场域理论的运用意义及分析方法
华康德认为,布尔迪厄的社会理论有利于克服社会科学长期分裂的二元对立。“布(尔)迪厄力图克服那种将社会学要么化约为只关注物质结构的客观主义物理学,要么化约为只强调...
13
第二章 发展历程:主流化及场域的历史建构
...
14
第一节 作为线索的自主性
依据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2000:44,45,47)中对知识分子和文学场的分析,运用场域理论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第一,确定某个场与权力场之间的关系,距离近...
15
第二节 转向主流的发展历程
...
16
一、1995—1997年起步:周报“试水”
《南方都市报》到底因何而生?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20世纪80—90年代广东报业的发展过程和历史脉络做一番简单梳理。只有对这个阶段广东报业的状况,尤其对90年代中...
17
二、1997—1999年发展:选择“另类”
1997年1月1日,《南方都市报》正式创刊,由周报改为日报,每天出版16个版。为吸引读者眼球、尽快扩大市场,南都新闻采取了“另类”的处理方式,经营也逐渐摆脱困境...
18
三、2000—2005年转型:实践“主流”
自2000年开始,有一个关键词出现在南都的广告语中——“主流”。做新主流媒体和绝大部分主流广告客户的主选媒体,成为南都的新目标。也正是在“主流”概念的引导下,南...
19
四、2006—2008年扩张:打造“报系”
大体以2006年为起步,《南方都市报》逐步开始从一张报纸向集报纸、网站、杂志为一体的“南都报系”扩张。这种扩张战略显然与整个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旗下子品牌系列化的...
20
第三节 主流的话语建构与转型动因
1998年3月,国内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率先提出“迈向主流媒体”。次年11月,都市报的“主流”理念在第二届全国都市报总编会暨理论研讨会上得到认同后(李鹏...
21
一、主流的话语建构[27]
西方对“主流”内涵的阐释呈多元化态势[28],中国对“主流媒体”的探讨也表现出多元化视角和差异性理解。概括起来看,这些对“主流”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
22
二、主流化转型的动因
若要分析《南方都市报》朝主流大报转型的动因,必须置于整个都市报业发展和竞争的历史过程中进行把握。 1995年1月1日,以四川日报社创办《华西都市报》为起点,都市...
23
第四节 发展历程与社会控制的互动
运用新闻生产和社会控制的互动关系这一理论框架来分析南都的发展历程,其涉及的内外部控制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控制,来自集团和南都确立的参与市场竞争和持续盈利的经济要求...
24
一、经济控制:放宽与收紧
因市场而“生”,必须为市场而“战”。从南都经济发展的整体轨迹看,由周报改成日报的前两年(1997—1998),南都处于严重亏损的境况,1999年扭亏为盈、摆脱困...
25
二、政治控制:靠近与疏离
政治因素的控制主要来自宣传部门的政策约束、政府部门的利益诉求。王春芙回顾南都八年发展史时曾感慨地说:“万事开头难,开了头以后更难。《南方都市报》就像一列呼啸狂奔...
26
三、专业控制:模糊与清晰
如前文所述,南都编辑部在新闻生产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所包含的真实、独立、客观、理性等原则,均反映出其日益清晰的专业理念和实践规范。就其发展过程看...
27
第五节 场域的历史建构及结构特征
在本章前文的描述和分析中,《南方都市报》新闻场域的历史建构过程、其中的资本争斗和转换、新闻生产的惯习及策略等,均已经有所体现。本节,笔者将以场域理论的分析方法对...
28
一、南都新闻场域的结构化特征
把握新闻场域基本特征的关键是考察其自主性。我们对《南方都市报》新闻场域发展历程和历史建构过程的描述,恰好可以非常细致、生动地帮助我们把握:在中国现实的制度情境中...
29
二、南都新闻场域中的资本转换
任何场域的自主性程度,与其在场域争斗游戏中能够获得多少资本是密切相关的。有学者(刘海龙,2008:409)认为,分析中国的新闻场域,首先要“确定中国媒介场中的关...
30
三、南都新闻场域的实践惯习
在广州报业新闻场域和南方报业集团新闻场域中,南都可以被视作一个特殊、独立的行动者,而在南都新闻场域内部(尤其在2004年以前),总编辑程益中则是行动者群体中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