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结构:“软硬”搭配
经过多次改版、扩版,南都的新闻内容形成了分类合理、丰富多样、亦庄亦谐的风格特点和结构搭配。其中,时评、深度报道是比较严肃、高端的产品,体现了报社的立场和业务的最高水平;A1叠的“国际新闻”、“中国新闻”也都相对较“硬”,题材重大、内容庄重;A2叠的“广州新闻”主要以社会新闻为主,题材新鲜、内容“生猛”,时效性和冲击力较强。其他新闻内容,如娱乐、经济等版块则比较注重独家视角或独家策划。
一位编辑对这种“软硬”搭配的概括比较生动:“A1和A2叠各有任务,前者需要沉静和思想,后者需要和本地其他报纸竞争,别人猛的时候我们也要猛,一个是文戏,一个是武戏。”[12]显然,要做到“文武兼修”并不容易。在编委王钧看来,庄重的A1叠与“生猛”的A2叠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新闻特质:“我们既在向主流靠拢,在国际、国内或本地事件上,要做最准确、最到位的报道,还要发出有前瞻性的、先进性的声音;但同时,又没办法摆脱对眼球效应的追求。所以,我觉得是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保持庄重,另一方面要保持鲜活,这两个特质同时存在于一张报纸,可能会显得有些冲突。”[13]
整体上看,南都的内容产品受市场因素的控制比较明显,尤其本地新闻的“生猛”最能体现。这种对社会新闻火爆性(显著性、新鲜性等)的追求,与广州本地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有关,也与广州特定的社会治安状况有关,还与香港传媒对广东传媒(报业)的深刻影响有关。究其内在因素,社会新闻的“生猛”是由当地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决定的,也和广东的新闻宣传管理政策对社会新闻比较宽松的传统密切相关。以2005年7月15日A2叠“广州新闻”头版头条导读《殉情?自杀?白云山昨发命案》为例。该文提要为:“晨练者发现一对男女倒卧山顶公园附近凉亭,现场有刀片;两人左手被割破,女子胸口刀伤正中心脏,已死亡;幸存男子腹部受伤,咽喉处有十几处划伤,说话困难。”据某记者介绍说:“能上‘广州新闻’头条导读的新闻,一般都为突发事件,包括凶杀、爆炸、绑架、殉情、重大事故等,一周一半左右都是这种题材。最近,头版左下方增加了次条消息稿,500字左右,主要刊载相对重要的恶性社会事件。”[14]
对于这种“生猛”,一些管理者和编辑都对笔者表示,向主流转型后的南都处理社会新闻的方式有所调整,不再单纯追求轰动,而更注重事实本身,注重编辑组合策略和视角的挖掘。一位编辑将这种转变概括为:“追求‘猛’的过程中会尽量弱化新闻让人不适的感觉;操作‘猛的东西’希望能找到别的方向,不单是放大被砍断的手或通过血腥来感染人;标题的制作要吸引人,但不能过度,一不能造成读者不适,二不能脱离事实。”[15]例如,区域新闻部曾报道一个小女孩被犯罪嫌疑人猥亵,她的父亲非常愤慨。编辑先拟了个标题“我恨不得一枪把他给杀了”,后来换成了“小孩子那么小,今后怎么办”。
总之,《南方都市报》对社会新闻的重视,既是适应本地报纸的激烈竞争的结果,又受到西方报纸的深刻影响,还与南都早期走另类道路时形成的传统有所承续。这种“软硬”兼施的格局,既满足了多数市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满足了部分高端读者的品质需求,真实反映了都市报发展欠成熟的整体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