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线索的自主性
依据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2000:44,45,47)中对知识分子和文学场的分析,运用场域理论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第一,确定某个场与权力场之间的关系,距离近或远,被影响程度的大或小,要分析与它所处位置有关的一切因素;第二,确定某个场内部的空间位置的关系,或力量格局的基本结构特征,也就是“构成新闻场结构的整个客观的实力对比关系”;第三,研究和把握行动者/实践者的习性特征,进而进行阐释。
由此,本书对《南方都市报》编辑部新闻生产的场域研究涉及三个具体环节:分析新闻场域与权力场域相对的场域位置;勾画出南都编辑部及从业者所占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结构;分析南都编辑部及新闻从业者从事新闻生产的惯习。针对中国语境中的新闻场域的研究,有学者建议,首先要在“媒介场生成史的考察中,确定媒介场与其他场域之间的关系”(刘海龙,2008:411)。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对南都进行场域分析的基本前提。
较之于《南方都市报》编辑部这个相对微观的新闻场域,我们可将整个南都报社视为相对中观的新闻场域。显然,这个场域的权力分布、空间位置既由与外部其他场域的关系决定,同时也是在其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被逐步建构而成的。布尔迪厄的理论强调,始终要从实践逻辑出发来理解社会现象。他在知识场域研究过程中的“历史建构”意识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南都媒介场的分析:“对知识场域的研究首先需要对知识生产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分析,要求对知识场域与其他场域(尤其权力场域)的关系作出历史性的把握;其次,辨析知识场域的内部规则与资本在社会历史实践中的构成,并勘定不同的知识分子在知识场域中的成员资格与位置,对其惯习引导下的特定行动作出解释。”(Pierre Bourdieu,1977[1],转引自刘擎,2007:256)
新闻场域从来都不是静态存在的,而始终在与政治场、经济场、文学场等其他场域的互动中呈现出动态变化。要把握一个新闻场域的基本位置和特征,既要对其当下权力和资本分布的空间进行描绘,更要对其历史建构的过程给予必要回顾和整体把握。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之前,大众传媒在宣传方面的政治功能被过度强化,新闻场域基本隶属于政治场域之中,是具有明显“他治性”而缺乏“自主性”的。
伴随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传媒在信息传播、娱乐大众、舆论监督等方面的功能被逐渐释放和强化,新闻场域的自主性不断提高。尤其在80年代中后期,政治改革的需求日趋强烈,记者出身的杨继绳甚至提出,新闻场域与政治权力之间应该是一种“柔性联系模式”:新闻界不应该受任何政治力量的控制,在报道什么与如何报道上完全自主;政治力量只能通过立法、召开记者会和与记者交朋友等间接方式来争取新闻界的支持(杨继绳,1988,转引自何舟,1998:22—23)[2]。显然,这种对新闻场域自主性的期待脱离了中国现实的制度情境。及至90年代中期《南方都市报》诞生之时,大多数中国传媒都在实质上获得了经济独立的地位,尽管市场化并未让新闻场域获得实质性的自主地位,但对其自主性的增进与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例如,陈怀林、陈韬文(1998:53—54)对90年代中国传媒商业化进行观察分析时就曾强调其对新闻自由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控制主要包括所有权的控制、人事权的控制、编辑方针的控制和财政经济的控制。近几年来,前三项控制变化甚微,但是当局对传媒的财经控制却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广告、发行和其他经营活动替代政府的财经津贴成为传媒的主要收入来源。可以说,在1990年代的中国,传媒商业化已经取代了少数知识分子的理性追求而成为争取新闻自由的主要驱动力……商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传媒角色的重新定位……商业化是一柄双刃剑,它在锲进新闻自由的同时也为其设置了新的障碍。[3]
本章,笔者试图纵向回顾南方都市报社1995—2008年十余年历程,把握其新闻场域中权力、空间位置的变化轨迹。需要指出的是,分析报社新闻场域是相对整体、外在的,其内核依然是对编辑部新闻场域的关注与研究。而且,在回顾南都新闻场域变化的轨迹中,实质寻求的依然是新闻场域自主性的生成过程和可能。如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2005:46)多次强调的那样,对新闻场域来说,“真问题是其自主权”。
《南方都市报》从1995年开始试刊,1997年起正式以日报亮相,到2008年走过近13年征途。通过其1996—2008年的宣传口号(见表2-1),我们能够大体把握这份报纸定位的变化轨迹:从“大众的声音”到“改变使人进步”,再到“主流就是力量”、“中国的选择”,南都的发展历程既见证了都市报在广州乃至全国的兴起和繁荣,也预示着都市报向主流大报转型的某种策略。
表2-1 《南方都市报》1996—2008年宣传口号

本章将在梳理南都十余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主流”的视角对其正在进行的转型过程、动因及实质进行简要分析,并重点从新闻生产和社会控制的关系视角出发加以探讨,进而对其作为新闻场域的特征生成、位置变化及自主性的争取过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