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控制与领导把关

二、市场控制与领导把关

南都时评的生产基本不受商业利益的影响或控制,其与市场控制的绝缘程度要大于一般编辑部门与经营部门的关系。编辑在操作时评选题、处理稿件的过程中,时评场几乎不会与经济场发生直接勾连,即便是大广告客户的利益也主要由领导把握,而非编辑规避,即前文所谓的避免把关前移。时评版一位编辑向笔者讲述了一件时评与广告发生“关系”的事情:2005年3月3日,个论版下方的半版广告是广州电信的,而上方有篇经济学家梁小民的时评,文中写道:“对于电信的劣质高价,国人多有怨言……中国电信业服务差、价格高的关键还在于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垄断。在任何一个市场中,只要不打破垄断,消费者就休想得到质优价低的产品和服务。”(梁小民,2005)作为这个版面的编辑,他认为自己没有责任:“广告做什么,跟我新闻无关,广告部自己过来找我们,我们从来不理睬,要找我们必须通过老总。”报纸出来后,投放广告的电信公司向报社传达了不满。“每周例会上,领导没点名,只讲编辑以后不要这样做。领导的分析是对的,这样做的确影响广告,但我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认为自己错了。”

笔者认为,没有点名批评,只做委婉告诫,报社领导对此事的处理方式与态度至少体现出时评生产与市场控制的两点关系:一则,南都时评在相当程度上坚持了独立的编辑原则,组织内部管理层也有意识地充分保护这种自主性;二则,基层编辑不会自我设限,特殊情况的把关只能由编辑部领导来负责。

这种领导把关原则与前文对新闻生产控制特征的分析结果别无二致。评论部主任李文凯这样强调领导把关的必要性:“对我们编辑来说,不能自我设限,要坚持‘这不是我的事情’、‘不能在报社前考虑是否触犯政府或商业利益’。关于要在一线把关,我认为恰恰相反,把关是领导的事情,如果要让一线的人去把关的话,所有的产品都会死掉。原始的产品应该百花齐放,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怎么砍,那是领导的事情。如果是高明的艺人,你能修剪得很漂亮,如果是粗鲁的那就很难看。”[27]在他看来,市场控制对时评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广告要侵占我们的版面,尤其第三版”,导致个论版版面不固定(或整版或半版),理想的方案是每天确保整版的个论,既有规模和气势,也方便做宏论。这个问题在改版以后(个论版版面后移,与众论版连在一起)得到了有效解决。

市场控制对南都时评生产的有限影响还体现在,时评编辑不用担心这三个版的印刷成本,而且拥有相对宽松的稿费发放机制。仅以个论版为例,一般的稿费标准是500元/千字,整版三篇评论日均稿费成本约在3 000元。据笔者了解,这个稿费标准在国内都市报中是比较高的,令不少同行报纸的时评操作者羡慕。《重庆时报·上游评论》负责人就坦言,都市报时评的操作受报社经济状况、运营成本的市场压力很大,该报每天只有大半个版的时评,而且受广告影响经常要调整版位,开设的《社评》、《自由表达》、《公众表达》三个栏目主要以发表本报评论员评论为主,每天可开给读者投稿或来信的稿费只有300元左右。“之所以没办法约请国内的精英知识分子写稿,就是因为报社对成本的控制,这是主要原因。”[28]可见,南都时评所受的市场控制,尤其广告压力的影响非常小,报社对时评的经济成本投入比较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