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问题

一、核心问题

社会学者、《制作新闻》(News Making)的作者伯纳·罗胥克(Bernard Roshco,1994:13—14)认为,新闻具有双重的本质。“首先,新闻是一种社会产物(social product),新闻的内容反映了孕育新闻的社会现实。其次,新闻也是一项组织性的产物(organizational product),它是专门收集、传播新闻的专业组织所制造出来的成果。”在社会现实和媒介组织两个层面的具体作用,而且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混合作用下,新闻的社会性应运而生。罗胥克继而说明,使用“社会性”(sociology)这个概念,旨在阐明社会本体与两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是某种社会机制(social institution)的组织结构及其文化产物,二是某种社会机制内的成员彼此之间以及与“外界”的互动方式。

罗胥克的观点中强调的“新闻的社会性”恰是研究新闻生产的重要问题。新闻的社会性既来自媒介组织按照一定的生产逻辑来进行新闻生产,又来自媒介组织外部各种社会因素对新闻生产的深刻影响。换句话说,这种社会性是媒介组织与社会环境发生互动关系的结果,是新闻生产受内外部各种因素影响的产物。这些要素既包括组织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技术等因素,也包括组织本身以及组织内群体、个体等因素。要做总体性概括并不是件难事,难的是具体揭示这些因素对新闻生产过程的复杂影响。比如,它们到底以何种方式、何种强度进行着何种控制?这种控制在不同组织、不同情境下会以何种方式呈现?这些要素间的相互牵制和影响反映出媒介组织什么样的新闻生产逻辑?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进入某个特定媒介组织的编辑部,对其新闻生产的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

新闻生产从来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新闻的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社会性。本书的研究旨趣便是从新闻的社会性出发,来探讨媒介组织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又可以表述为“新闻生产与社会控制”的关系。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恰在于此:以《南方都市报》编辑部为个案,考察其创办十余年来的发展路径以及新闻生产的复杂过程,力图揭示当下的转型社会中,媒介组织新闻生产与社会控制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项研究,笔者希望较为细致、生动地揭示新闻生产与社会控制因素之间的关联,揭示新闻生产的权力实践过程,揭示潜藏在宏大叙事和简单概括的理论背后的真实、复杂的新闻生产实践和力量规制特征。由此,为解读中国式新闻生产中社会系统与媒介系统的勾连、社会转型与新闻改革的互动提供典型案例和启示。有学者(陆晔,2003:96)把这种研究的重点概括为“通过深入细致地描述媒体的新闻生产实践过程,来考察其中种种权力关系的非正式和动态的特征”。

一般来说,媒介组织内部包括编辑和经营两个部门。其中,编辑部是新闻生产进行的直接场所。因此,本书的研究视野主要放在编辑部层面,考察编辑部组织内外的各种控制因素如何影响新闻生产过程,编辑部组织内的个体、群体与组织内外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从而揭示社会控制和新闻生产的关系在编辑部层面是如何呈现的。

笔者以为,考察这种关系的具体维度有三种:其一,历史过程分析,即通过历时态的分析来看各种控制因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其二,生产过程分析,即通过新闻生产从消息源到采访、写作、编辑及发布过程的分析来看各种要素的控制特征;其三,不同组织和不同层级的群体分析,即探讨编辑部内部的不同组织(即更加细化的不同部门,如区域新闻部、文化娱乐部等)和不同层级(普通编辑、记者,部主任等中层管理者,编委以上高层管理者)的新闻生产与社会控制的关系。在本研究中,这三种针对编辑部层面的考察维度是相互渗透、相互观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