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的历史建构及结构特征

第五节 场域的历史建构及结构特征

在本章前文的描述和分析中,《南方都市报》新闻场域的历史建构过程、其中的资本争斗和转换、新闻生产的惯习及策略等,均已经有所体现。本节,笔者将以场域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南都新闻场域进行相对具体的分析。

如果说布尔迪厄在研究法国的媒介场时,主要侧重对新闻场域与其他场域(权力场、经济场)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而没有对新闻场域内部的行动者或者边界不同的新闻场域进行区分,那么本书将立足中国情境,在对《南方都市报》新闻场域进行研究时,着重对新闻场域的入场者进行细分。实际上,中国新闻场域中的入场者身份有很大差异,仅以报纸为例,就有党报、都市报、行业报等不同类型。而《南方都市报》代表的就是中国整体新闻场域中都市报新闻场域的生存特征。

依据布尔迪厄的概括,场域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场域中诸种客观力量构成了一个像磁场一样的体系,具有某种特定的引力关系,这种引力被强加在所有进入该场域的客体和行动者身上,是一个被结构化了的空间。其次,场域也是一个冲突和竞争的空间,争夺的对象不仅包括资本的垄断权,也包括场域规则的制定权。最后,场域的法则是历史的,是不断生成和变化的结果,其动力来源于行动者的争夺(刘海龙,2008:406—407)。下面,我们将围绕场域理论的三个关键词(场域、资本、惯习),对南都新闻场域进行具体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