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背景
马克思何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纵观马克思的哲学生涯,我们知道,巴黎时期(1843—1844),马克思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是马克思人生中一个异常重要的时期,他从唯心主义走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从唯心史观走向唯物史观。而《手稿》便是这一时期的思想结晶,是一部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活”文本。
《手稿》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诞生地和秘密”,有两个原因:一是《手稿》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哲学的批判性综合的开始;二是《手稿》是马克思对各种思想资源创造性融合的开端,为他最终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可以说,马克思巴黎之前的思想状况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巴黎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一是法国复杂的社会形势与思想文化影响。1789年之后,巴黎被称为“革命之都”,各阶层的革命精神高昂,对马克思产生很大影响;另外,法国有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同时马克思还接触到了人道主义哲学的小圈子,恩格斯、巴枯宁、卢格、赫斯等皆在其中。二是通过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认识到无产阶级在反对私有制社会的决定地位。在马克思看来,工人贫困是表面现象,普鲁士国王颁布法令要解决贫困,而贫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问题(法国、英国),他认为私有制是贫困根源,无产阶级“厉声宣布,它反对私有制社会”。马克思为此称赞普鲁东的论文《什么是财产》是“现代无产阶级第一篇科学宣言”。三是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以及依靠小暴动推进的布朗基主义道路,认为共产主义不经过革命是不能实现的。当时的巴黎,是空想社会主义大本营,圣西门、傅立叶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和实践者;马克思加入了“正义者同盟”,走上街头,坚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四是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以及交流,对马克思产生了直接而决定性影响。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写道,古代经济学是“前政治”现象:一个快要饿死的人,也处于彻底丧失权利的境地。换言之,不可能不考虑经济学造就一个现实的自由的世界。恩格斯接触经济现象和理论比马克思要早,当马克思、恩格斯会面之后,他们达成了共识,认为:“资本主义造成了财富的集中,使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将人分为两个敌对集团,而且加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地要引起共产主义革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