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意义
1.《形态》中的唯物史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恩格斯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把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研究,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形态》中的实践思维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实践思维方式强调要以客观为基础,不断解决主客观之间的矛盾,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也不可能突破意识形态的樊篱,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经济社会如此快速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就;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不可能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以此为依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形成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实事求是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精髓,它既是对《形态》中提出的实践思维方式的继承,又是结合中国实践总结中国经验对《形态》中实践思维方式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