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论”启示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两论”启示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一贯强调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要根据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1960年初,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我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15]毛泽东从不认为自己的思想是终极真理,总是不断地进行艰辛的哲学探索,一直希望适应新的需要,形成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他写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重大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两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中国学派,以及中国气派、中国作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典范著作的“两论”有一个明显的贡献,那就是运用中国化的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文本语言从西方化转向中国化,从而为中国老百姓所理解、接受,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基础。“两论”是借助于中国化的语言媒介和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民族语言形式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在“两论”中,用到中国许多经典名著的故事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淮南子》中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七十二变等。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和任何一种哲学能够像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这样一个影响和这样一个作用。它在俄国和中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已达百年之久,从根本上影响、决定和支配了几十亿人和好几代人的命运,并且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16]德国思想家海因里希·伯尔在《假如没有马克思》一文中,曾经指出:“须知: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他们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卡尔·马克思,当今六分之五的人口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的状态之中。”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但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又不能简单和片面化,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教条,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其重要性在于它找到了人类发展的一个规律,让其无论处在任何一个时代和历史背景下,都能焕发出新的一个生命力。但是,我们党在历史的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把它当作一种教条,把它当成一种本本主义,这样一种危害我们可以看得到,比如我们大革命的失败,以及我们的“文革”,比如我们建设时期的这样一些失败,都是由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教条。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这样一种信仰者,我们就必须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各种具体的实际相结合,我们应该不惧怕对马克思主义的这样一种任何的挑战,同时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应该不会拒绝任何对之理性探究的可能,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应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必然的态度,这样一种态度,它具体来说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的具体的问题相结合,从中国的一种问题出发来探究和来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

当今深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需要坚持从问题出发,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使命。必须从问题出发,并不是指所有的问题,而是从重大的历史问题出发,从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出发,只有这样的问题才是马克思主义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化“两论”精神,就应该以此为出发点,脱离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而将马克思主义束之高阁,或者奉为神明,或者囿于书房,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误读。其次,要想真正解决中国问题,还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原理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所进行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也不是不变的,应该随着历史具体的历史的演进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关键就是我们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的实践背景和时代发展作出的适应性调整,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这些理论体系也是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这样一种新的生机和命运。

“两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原理,从哲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扫除了危害革命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科学地回答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如何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也是我们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所在,也就构成了中国革命的这样一种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并为我们今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理论支持,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来反复阅读“两论”这样一个经典的意义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