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哲学笔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辩证法的合理形态

(一)研读《哲学笔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辩证法的合理形态

列宁提出的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同一的思想,告诉我们辩证法既是世界观(本体论)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由于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中,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来看待,所以这里的认识论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又是实践论,同时鉴于实践又是人的存在方式,因此这里的实践论又可以扩展为人的存在论。研读《哲学笔记》,如果不局限于词句,而探究词句背后的真实含义,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同一思想还可以而且应该扩展,这就是辩证法既是世界观(本体论),又是人的存在论、实践论,同时还是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意味着,就其内容来讲,辩证法探究的是世界的奥秘、人类的奥秘、人生的奥秘,当然包括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奥秘。也就是说,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它就是在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工作,而鉴于人为万物之灵,故人在此期间承担着特殊的使命。

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对列宁的三者同一思想贯彻不够,使得辩证法脱离了认识论的自觉洗礼,一度被人诟病为独断论、诡辩论乃至变戏法。改革开放后,人们忙于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忙于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支持的问题,忙于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领域的问题,忙于译介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对辩证法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硬核在前20年总体持回避态度,因而关注度较低。但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就不能回避辩证法,因而进入新世纪,这个问题关注度在提升。

在逐渐升温的关注过程中,出现了三种倾向:一种是认为辩证法研究的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法,可以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的辩证法来表达;一种是认为辩证法的对象是人类、是社会,辩证法是研究人类世界的辩证法;一种是认为辩证法的对象就是人,因而辩证法根本上就是人的实践的辩证法,更有学者认为辩证法就是人的生存辩证法。这三种观点都冲击着原有的辩证法体系,其共同点有两个:一是都肯定不能脱离人来看待辩证法;二是都对客观辩证法特别是自然辩证法持否定态度。应当说,主张不能脱离人来看待辩证法,这一看法是合理的,但否认客观辩证法则是不足恃的。

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角度看,20世纪20年代以来,突出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度是潮流。在此过程中,西方国家的大多马克思主义者都存在否定客观辩证法特别是自然辩证法的倾向,20世纪20年代卢卡奇在青年时代是如此,科尔施是如此,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迄今的莱文、科拉科夫斯基、麦克莱伦还是如此。例如,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认为,辩证法的适用领域是历史与社会,不能把它扩展到对自然界的认识上,恩格斯在这方面的错误“主要是因为他错误地跟着黑格尔把这种方法也扩大到对自然界的认识上。然而辩证法的决定性因素,即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作为范畴基础的现实中的历史变化是思想中的变化的根本原因等等,并不存在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中”。[55]

可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脱离本立体论、世界观支撑的辩证法恐怕是自我放逐,因为它会失掉辩证法的根基。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通常是通过正本清源,考察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来说明问题。诸多学者认识到,要否认马克思对客观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否定是不可能的。[56]可以说,切实从三者同一的角度把握辩证法,才能有可能把握住辩证法这一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