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精句精读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泉源。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泉源,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及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的了,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各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原文出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8—436页)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28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28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28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0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4页。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4页。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5—436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页。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1页。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1页。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1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9页。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43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0页。
[18]《哥达纲领批判》,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9页。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58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3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