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意义

(一)理论意义

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从资本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这样一个过渡时期的思想,深刻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真理性,阐明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前景。今天我们学习《国家与革命》,要深入理解列宁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深化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和深刻汲取历史教训的前提下,提出并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我们当下所做的工作都不能超越这一阶段,不仅仅在经济建设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不忘记初级阶段;不仅在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上着眼于初级阶段,而且在具体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总是停留于这一阶段,还要继续前进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阶段。我们要把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成是朝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进,扎扎实实的努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必要为之奋斗和牺牲,那共产主义就真的永远实现不了了。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22]因此,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建立在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准确把握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依靠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