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代价值
首先,马克思的这封信对于我们科学地对待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坚持认为,唯物史观不是超历史的诫命。把唯物史观看作凌驾于历史之上并手握打开历史之谜的万能钥匙的做法,表面上是给马克思唯物史观过多的荣誉,实际上是给它以过多的侮辱,某种程度上是对它的亵渎。在马克思看来,唯物史观能给人提供思想指导,但不能直接提供历史的具体答案,那种试图以唯物史观为本本而解决问题的做法是背离唯物史观的。这在事实上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把握的是唯物史观的精髓而不是具体结论,我们需要的是运用这一精髓去解决现实问题。而这一精髓集中表现为立足于大多数人的追求人类解放的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实事求是要求以及在实践中变革世界和自我的追求。在马克思那里,唯物史观是具有历史性的,是依托于历史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因而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它,切不可自我封闭、故步自封。
马克思特别强调,看待历史要有一种视野,这就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视角,而在现代历史已变为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我们就要用全球视野把握具体历史事变。在他看来,俄国农村公社之所以会有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其根据主要不在自身,而在于局势的变化,在于世界形成了一个各国相互联系的整体,在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历史性存在。这一整体作为系统性存在,如同普照之光,有可能改变俄国农村公社的颜色。
马克思深刻指出,要区分规律与道路。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等于各个国家和民族所要走的道路。因为规律揭示的是人类的总体走向,它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具体道路与这个整体走向一致;而即便一致了,也并不意味着它有能力提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应走的具体道路。可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走的具体道路主要是该国家、该民族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其次,马克思的这封信中的思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
改革开放前,我们之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有较为严重的“左”的错误,与我们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无关系。通过改革开放,我们才切实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回顾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历程与我们反思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与反思什么是唯物史观、怎样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关系更为紧密。在这种反思中,我们愈发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区分规律和具体道路的主张所要求的;而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我们坚持的是唯物史观的精髓,不断与时俱进,而不是坚执其具体主张和观点。
同时,我们还会发现,之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与我们放眼世界的开放发展战略不无关系,而这种发展方式正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世界历史维度所要求的。当年马克思的俄国农村公社可以直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进入更高级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可能性设想,某种程度上在当代中国变成了现实。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体现了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它必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更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