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从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一切都存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到培根和洛克,直接将自然科学移植到哲学,造成了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7]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之中,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奉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的原则,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连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达尔文打破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证明了今天整个的有机界。康德认为太阳系的产生预示着它将来的不可避免的灭亡,它的观点由拉普拉斯在数学上做出了证明,分光镜证明了在宇宙空间存在着凝聚程度不同的炽热气团即太阳。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恩格斯认为他的系统也存在问题[8]:他认为自己是发现了绝对真理,他也认为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以某种方式存在着“观念”的现实化的反映。在自然观方面,针对以往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唯物辩证法指出,针对以往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有着自己的历史、天体和存在于天体上的有机物种自己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在此以往的全部哲学还仍旧是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他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
因此,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恩格斯认为要将唯物辩证法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把社会历史看作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任务就是发现整个过程的规律性。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不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历史经济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恩格斯认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全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马克思完成了思维方式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变革,并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研究历史,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历史观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变革。摆脱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这两种旧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历史,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结果有了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第一,唯物史观。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上升到了首要地位。如恩格斯所言,阶级斗争日益令人信服地证明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完全是撒谎。要基于这一现实来考察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因此,唯物主义历史观因此应运而生。恩格斯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根源,就是剩余价值学说。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都是自己时代经济关系的产物。因此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中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两个历史产生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9]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不断进行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现实决定了马克思恩格斯必须超越空想社会主义者辩证法形态。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辩证法思想仅仅是抽象理性的批判,缺乏对现实的物质现实的批判。而唯物辩证法是从社会现实出发,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这不仅是对资本主义进行道德上的谴责,而是揭露出造成工人生活现状的真正原因,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后实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把握时代发展,从客观的现实出发,运用唯物辩证法而创立的,并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及意义。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生产的秘密,指出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成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资本家生产的唯一目的,也是资本主义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产生的过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武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继承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使社会主义不再是建立在理性、平等、正义、永恒真理等之上的空想,而使它立于现实的基础上。因此,本章的结尾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个伟大发现,来重新研究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