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背景

一、写作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但是,由于长期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左”倾错误在“文化大革命”后的两年间并没有得到及时纠正,相反仍保持它的惯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1977年2月提出和贯彻“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的贯彻使揭批“四人帮”运动受到限制,拨乱反正工作受到阻挠,党和国家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而广大人民群众急切地盼望着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一些老同志也不满于现状,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场实事求是与“两个凡是”的争论。

1978年5月,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经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该文触及盛行多年的思想僵化和个人崇拜现象,因此也受到一些领导人的强烈指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面临着巨大压力。在关键时刻,邓小平对这场讨论给予及时而有力的支持。邓小平在1977年7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全部职务。在同年8月党的十一大上重新当选中央副主席。在1978年二三月间举行的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并同时被选举为全国政协主席。同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着重阐述了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观点,批评在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上的“两个凡是”错误态度,号召打破精神枷锁,来一场思想大解放,提出社会主义就是要加快发展生产力,要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胆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1978年11月10日,为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决定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农业问题、1979年和1980年两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以及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议上的讲话等三个议题。出席会议的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发言中率先突破了这几个议题,提出在讨论经济问题之前,首先必须解决平反冤假错案、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等重大问题。在这些发言的推动下,出席会议的许多代表积极呼应,展开热烈讨论。会议真正恢复了党的民主作风,所有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批评指名道姓,提出和解决了许多有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在会议闭幕时,邓小平结合当时的形势和长期的思考,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邓小平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这篇讲话起到结束当时停滞不前的局面进而打开新的局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