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意义
1.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产生之后,出现了企图扭转社会主义科学性的社会思潮。因此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先后同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通过斗争捍卫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维护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巩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地位。1875年5月,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政党倾注大量的心血,亲自指导党纲的制定,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武装全党、教育工人。此时,“杜林先生突然以社会主义行家兼改革家的身份”[15],从哲学世界观、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方面向马克思主义提出全面的挑战。“为了不在如此年轻的、不久前才最终统一起来的党内造成派别分裂和混乱局面的新的可能”,恩格斯在友人再三请求下开始全面清算杜林的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了《反杜林论》的光辉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就是在《反杜林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严厉批判了杜林的冒牌社会主义,循着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杜林体系”对杜林主张进行了逐一的批判,在批判中阐发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人群众中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2.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斗争。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复杂,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博弈日益激烈。国际国内问题的交织在思想领域反应剧烈,我国面临的政治风险和意识形态风险问题表现突出,像极左思潮、民粹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就极具代表性。极左思潮的标准画像就是“今不如昔”,经常拿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差距扩大、伦理道德低下、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问题说事,唉声叹气,企图回到过去。民粹主义思潮有一个强大的外表,却有一个极其脆弱的心,在对待外部世界时妄自尊大,认为谁都不如自己,在对待自己时极度膨胀,只看长处而掩盖短板。这种思潮活在幻想之中,要么骄傲地自我欺骗,要么总是以爱国主义为旗帜绑架别人,这是当前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潜在障碍。自由主义思潮总是挥舞着“民主、自由、公平、正义”抽象口号的旗帜,来贩卖自己的货色,偏执地认为世界的发展就只有而且只能有一种它所主张的模式,用所谓的“普适”来否定特殊的国情,凡是与它不一致的都要进行诱导、打压甚至颠覆,是彻头彻尾的霸权主义。这三种社会思潮严重影响、干扰、阻碍、侵蚀着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必须看清其本质都是要歪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因此,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就是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保持中国道路的科学社会主义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