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第一章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所有麻醉药和麻醉方法都可影响患者生理状态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和失血可使患者生理功能处于应激状态;外科疾病与并存的内科疾病又有各自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这些因素都将造成机体生理潜能承受巨大负担。为减轻这种负担和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在手术麻醉前对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生理功能做出充分估计,并尽可能加以维护和纠正,这是外科手术治疗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麻醉医师临床业务工作的主要方面之一。

全面的麻醉前估计和准备工作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和特殊病情。②明确全身状况和器官功能存在哪些不足,麻醉前需做哪些积极准备。③明确器官疾病和特殊病情的危险所在,术中可能发生哪些并发症,需采取哪些防治措施。④估计和评定患者接受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⑤选定麻醉药、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拟订具体麻醉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充分的麻醉前估计和准备,不仅提高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和加速患者康复,还能明显地扩大手术范围和指征,使外科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美各国在手术治疗学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主要在解决医院床位紧张及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等方面采取了大胆革新,其中较突出的项目有:①建立“昼间手术门诊”(DCS),在门诊手术室施行小手术的基础上,开展大量临床各科、各年龄组的中型手术。②建立“入院当天手术”(MAS),患者于入院当天即予手术,并于术后当天或1~3d内离院。据统计,在美英等国的许多医疗中心,DCS的例数已占总手术例数的50%;MAS的例数也已占20%~30%。手术治疗的变革给麻醉业务带来了新问题,尤其在麻醉前访视、麻醉前病情估计和准备工作面临一定的困难,麻醉医师往往只能在麻醉开始前短暂的时间(10~15min)内接触患者,草率了解病情后即开始麻醉,显然存在很大的不安全因素。

为适应外科业务变革及克服麻醉不安全现状,麻醉科业务也随之出现了相应的创新,即产生了麻醉科门诊业务,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其主要对象是DCS和MAS术前患者,工作内容包括:①对每一例已选定的手术患者,汇总其有关麻醉的病史和既往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复查和补充。②衡量麻醉的适应与禁忌,选择麻醉方法、麻醉药和麻醉前用药,制订麻醉实施方案。③指导患者做好具体的麻醉前准备工作,阐明手术后注意事项。④与患者及其亲属全面谈话,征得理解和同意,签署“麻醉协议书”。⑤协商并排定具体手术麻醉的日期和时间。上述门诊工作,需要由一位理论知识广泛、临床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主持,其所汇总的上述工作记录,对负责具体操作的麻醉医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综上所述,麻醉前病情估计与准备工作,除针对住院手术患者外,还应包括相当数量的门诊或入院当天手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