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器械方面
麻醉诱导前应对已经备妥的器械、用具和药品等,再做一次全面检查与核对,重点项目包括如下。
(一)氧源及N2O源
检查氧、N2O筒与麻醉机氧、N2O进气口的连接,是否正确无误;气源压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1.如为中心供氧,氧压表必须始终恒定在3.5kg/cm2;开启氧源阀后,氧浓度分析仪应显示100%。符合上述标准,方可采用。如压力不足,或压力不稳定,或气流不畅者,不宜使用,应改用压缩氧筒源。
2.压缩氧筒压满筒时应为150kg/cm2,含氧量约为625L。如按每分钟输出氧2L计,1h的输出氧量约为120L,相当于氧压29kg/cm2。因此,满筒氧一般可使用5.2h左右(氧流量为2L/min)。
3.如为中心供N2O,气压表必须始终恒定在52kg/cm2。不足此值时,表示供气即将中断,不能再用,应换用压缩N2O筒源。
4.压缩N2O筒压满筒时应为52kg/cm2,含N2O量约为215L,在使用中其筒压应保持不变。如果开始下降,表示筒内N2O实际含量已接近耗竭,因此必须及时更换新筒。
(二)流量表及流量控制钮
开启控制钮,浮子应升降灵活,且稳定,提示流量表及控制钮工作基本正常。控制钮为易损部件,若出现浮子升降过度灵敏,且呈飘忽不能稳定,提示流量表的输出口已磨损。或针栓阀损坏,出现关闭不全现象,应更换后再使用。
(三)快速充气阀
在堵住呼吸管三叉接口下,按动快速充气阀,贮气囊应能迅速膨胀,说明能快速输出高流量氧,其功能良好,否则应更换。
(四)麻醉机的密闭程度与漏气
1.压缩气筒与流量表之间的漏气检验 先关闭流量控制钮,再开启氧气筒阀,随即关闭,观察气筒压力表指针。针保持原位不动,表示无漏气;如果指针于几分钟内即降到零位,提示气筒与流量表之间存在显著的漏气,应检修好后再用。同法检验N2O筒与N2O流量表之间的漏气情况。
2.麻醉机本身的漏气检验 接上述步骤,再启流量表使浮子上升,待贮气囊胀大后,挤压时保持不瘪,同时流量表浮子呈轻度压低,提示机器本身无漏气;如挤压时贮气囊随即被压瘪,同时流量表浮子位保持无变化,说明机器本身存在明显漏气,需检修再用。检验麻醉机漏气的另一种方法是:先关闭逸气活瓣,并堵住呼吸管三叉接口,按快速充气阀直至气道压力表值升到2.9~3.9kPa(30~40cm H2O)后停止充气,观察压力表指针,如保持原位不动,提示机器无漏气;反之,如果指针逐渐下移,提示机器有漏气,此时再快启流量控制钮使指针保持在上述压力值不变,这时的流量表所示的氧流量读数,即为机器每分钟的漏气量数。
(五)吸气及呼气导向活瓣
接上述(三),间断轻压贮气囊,同时观察两个活瓣的活动,正常时应为一闭一启相反的动作。
(六)氧浓度分析仪
在麻醉机不通入氧的情况下,分析仪应显示21%(大气氧浓度);通入氧后应示100%(纯氧浓度)。如果不符上述数值,提示探头失效或干电池耗竭,需更换。
(七)呼吸器的检查与参数预置
开启电源,预置潮气量在10~15mL/kg、呼吸频率10~14次/分、呼吸比1∶1.5。然后,开启氧源,观察折叠囊的运行状况,同时选定报警限值,证实运行无误后方可使用。
(八)麻醉机、呼吸器及监测仪的电源
检查线路、电压及接地装置。
(九)其他器械用具
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吸引装置、湿化装置、通气道、神经刺激器、快速输液装置、血液加温装置等的检查。
(十)监测仪
包括血压计(或自动测血压装置)、心电图示波仪、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呼气末CO2分析仪、测温仪、通气量计等的检查。其他还有有创压力监测仪及其压力传感器、脑功能监测仪、麻醉气体分析监测仪等。上述各种监测仪应在平时做好全面检查和校验,于麻醉诱导前再快速检查一次,确定其功能完好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