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肝脏疾病
(一)肝病患者的麻醉耐受力估计
绝大多数麻醉药(包括全麻药和局麻药)对肝功能都有暂时影响;手术创伤和失血、低血压和低氧血症,或长时间使用缩血管药等,均足以导致肝血流减少和供氧不足,严重时可引起肝细胞功能损害。这些因素对原先已有肝病的患者,其影响更明显。从临床实践看,轻度肝功能不全时,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影响不大;中度肝功能不全或濒于失代偿时,麻醉和手术耐受力显著减退,术后容易出现腹水、黄疸、出血、切口裂开、无尿,甚至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手术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严格准备,方允许施行择期手术;重度肝功能不全如晚期肝硬化,并存严重营养不良、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大量腹水、凝血机制障碍、全身出血或肝昏迷前期脑病等征象,则危险性极高,应禁忌施行任何手术。急性肝炎患者除紧急抢救性手术外,一律禁忌实施手术。慢性肝病患者手术中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凝血机制异常,此与其常合并胃肠道功能异常,维生素K吸收不全,致肝脏合成Ⅴ、Ⅶ、Ⅸ、Ⅹ因子不足有关,术前必须纠正。
(二)肝功能的临床估计
肝脏有多方面的功能,要弄清其功能状况,需进行多种试验。目前临床上常做的肝功能试验,大多数属非特异性性质,如果单凭某几项试验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往往不可靠,必须结合临床征象进行综合分析,方能做出较合理的诊断。有关肝功能损害程度,可采用Pugh推荐的肝功能不全评估分级加以评定,见表1-12。按该表计累计分,1~3分者为轻度肝功能不全;4~8分为中度不全;9~12分为重度不全。肝病合并出血,或有出血倾向时,提示已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或不足。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时间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明显减少,提示已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纤维蛋白溶解,表示肝脏已坏死,禁忌做任何手术。
表1-12 肝功能不全评估分级
(三)麻醉前准备
肝功能损害患者经过一段时间保肝治疗,多数可获明显改善,手术和麻醉耐受力也相应提高。保肝治疗包括如下内容:①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饮食,以增加糖原储备和改善全身情况,必要时每日静脉滴注GIK溶液(10%葡萄糖液500mL加胰岛素10U、氯化钾1g)。②低蛋白血症时,间断给25%浓缩白蛋白液20m L,稀释成5%溶液静脉滴注。③小量多次输新鲜全血,以纠正贫血和提供凝血因子。④大量维生素B、C、K。⑤改善肺通气,如有胸水、腹水或浮肿,限制钠盐,应用利尿药和抗醛固酮药,必要时术前适当放出胸腹水,但必须缓慢、分次、小量引放,同时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并补充血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