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体位的安置

二、手术体位的安置

(一)水平仰卧位

1.头部垫高3~5cm以保持前屈,利于放松颈部肌肉和静脉回流,对头面部或颅前窝手术尤为重要。

2.双臂伸直贴向体侧,用事先放于胸背部的横被单卷裹做固定。

3.腘窝部用软垫垫高20°,使膝和髋部适当屈曲,利于放松腹壁肌肉和减轻腹壁肌对下胸廓呼吸动作的限制。

4.足部不应覆盖重被褥,勿将器械小桌压及足和趾。

(二)头高斜坡位

头高斜坡位为手术床呈水平位而头侧高10°~15°的斜坡位,足底贴于支撑架。此体位利于呼吸,不利于循环,故仅于有确切指征时方予采用。

(三)甲状腺手术位

在轻度头高斜坡位的基础上,垫高肩部,使头保持后仰位,颈部即可伸直,并处于最高位置,有利于减少手术野失血。长时间患者的头部过度后仰,易导致颈部肌肉牵拉过甚而引起术后枕部疼痛并发症。

(四)头低斜坡位

头低斜坡位为手术床呈水平位而头侧低10°~15°的斜坡位,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和维持循环。过度的头低斜坡位应予避免,因可引起呼吸功能不全、颜面部水肿、结合膜水肿和眼球突出,甚至因脑静脉瘀血而致脑水肿。

(五)屈氏体位(Trendelenberg体位)

将患者的腘窝部安置在手术床的中末1/3交界处的可折部,先使手术床变成10°~15°头低斜坡位,再将手术床的末片摇低30°,使膝以下的小腿也处于较低位,此即屈氏体位。可减少下肢静脉回流,避免单纯头低斜坡位的缺点。

(六)胆囊垫升起位

事先将患者的胆囊部位安置在手术床的胆囊垫上方,当手术需要时予以升起。胆囊垫的升起有限制下胸廓呼吸动作,妨碍下腔静脉回流和引起血压剧降的缺点,尤其以长时间升起的影响为重。因此,只宜在手术确有需要时方予采用,已无需要时应即予降下。

(七)侧卧位

1.手术侧在上位,置患者背部稍靠近手术台边缘,以利手术操作。

2.头部与躯干保持正常关系,不扭转、前屈或后伸。

3.下位下肢取髋膝屈曲接近90°位,有利于固定侧卧姿势和放松腹壁。

4.上位下肢保持伸直位,两膝之间垫软垫。

5.下位胸侧壁的下方,在挨近腋窝端垫以软垫,可避免臂丛神经和血管受肩头的压迫,同时有利于手术野的显露。

6.双上肢可取肘屈曲伸向头侧位,或取伸直位置于双层上肢固定架。

7.骨盆为固定侧卧姿势的重点部位,可在其前和后放置大沙袋,再用宽布质束带作约束固定。

8.如不妨碍手术野无菌,用宽胶布粘贴于上位肩胛冈部位行牵拉固定,以防止患者的上半身前倾。安置侧卧位时,在胸腹壁的前后侧必须严禁挤塞沙袋,否则将会严重干扰呼吸动作。

(八)肾垫升起位

1.取侧卧、手术侧在上位,将患者的腰肋部(末肋与髂嵴之间)对准肾垫。

2.其余要求与侧卧位的安置相同,应强调肾垫的位置恰好在末肋的下方,这样可不致过分妨碍下胸廓的呼吸动作。同时,也应尽可能缩短肾垫升起的时间。

(九)截石位

1.双上肢用被单卷裹后固定于体侧。

2.将臀部的下缘与手术床的中、末1/3交界处的可折部对齐。

3.将双下肢搁于支腿架,并妥加固定。

4.将手术床的末片折下。

安置截石位时需强调:①不宜取头低斜坡位。②抬高或放平下肢的动作必须缓慢,尤其对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慎重。③支腿架需衬以软垫,以防腓总神经损伤或腘窝动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④过屈截石位可加重腹腔内容物压迫膈肌,故除非必要,一般不宜采用。

(十)坐直位

1.调整手术床呈两头高、中间凹的形状,以防止患者因下滑而变位。

2.双肩部需重点用弹力绷带妥加固定。

3.双上下肢均宜缠弹力绷带以减轻周围静脉瘀血。

4.保持头部与颈胸椎在同一平面,需利用前托架固定患者的前额部,但要谨防托架挤压眼部。

坐位姿势仅适用于某些颈椎椎板手术或后颅窝手术,确能使手术野显露清楚、静脉充血减轻,有利于手术操作。但对循环的影响较大,脑气栓并发症仍易发生,且保持体位持久固定不移也非易事。故近年来已较少采用,多以侧卧位替代。

(十一)俯卧位

仅适用于某些脊柱椎板手术和颅后窝手术。

1.先将双上肢紧贴于体侧,缓缓将患者转为俯卧位。注意要始终保持头与颈、胸椎在同一水平上旋转,同时要防止气管内导管脱出。

2.双臂伸向头部,肘微屈曲。

3.垫物之一安放在双肩及胸骨柄部位,另一垫物安放在骨盆,以双侧髂前上棘及耻骨结节部位为负重点。务必做到胸腹壁稍稍离开手术床面而呈悬挂状态,以保持膈肌呼吸动作不受任何限制。

保证肩部垫物和骨盆垫物不滑动变位是本体位的关键。否则,因患者自身体重的压迫,不仅可引起持续性呼吸困难而导致难以纠正的缺氧和CO2蓄积,更将压迫下腔静脉回流而导致顽固性低血压,其后果极为严重。不仅如此,在俯卧位下,即使腹部受垫物仅只轻度压迫,远侧静脉压即可迅速上升0.29~0.39kPa(3~4cm H2O)。如果压迫严重,远侧静脉压可升高超过2.9kPa(30cm H2O),甚至使下腔静脉完全闭塞。此时,下半身的静脉血将通过椎旁静脉网,经奇静脉回流入心。这样,椎板手术的手术野将出现严重的静脉瘀血,渗血倍增,手术操作十分困难。为此,在安置俯卧位时,必须重视垫物的正确位置。同理,在取俯卧屈髋位或折刀式体位时,要同样按上述要求认真处理。

手术体位固定妥当后,麻醉医师应作认真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对呼吸和循环仍可能产生干扰,事先要作出估计,预防在先,并采取相应的麻醉技术和麻醉深度的调节予以弥补。例如,估计呼吸通气量有可能受影响者,应采用气管内插管,以便随时施行呼吸管理。遇俯卧位下出现心率加速、呼吸浅快、出汗、发绀、血压逐渐下降、脉压缩小等征象时,提示已存在明显的通气不足。如果不能用呼吸管理予以改善,必须加快手术操作,尽早改取仰卧位以纠正通气不足,征象才有可能被解除。此外,于麻醉和手术期间,还必须随时检查体位有无改变,支撑物有无滑动或失效,尤其当发现已有呼吸循环早期危象时,更需详细检查和及时纠正。如果忽视这些简单的基本处理原则,单纯片面地依靠多种药物治疗,往往不仅效果不佳,且存在潜在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