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温度监测

五、温度监测

体温的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对体温的有效监测和调节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手术成功、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手术中主要应该监测和避免发生体温下降,如果突然出现体温异常升高,应该想到恶性高热的可能。

(一)低温对机体的影响

1.心血管系统 低温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减慢传导,心排血量、心率下降,体温进一步降低达30℃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如结性逸搏、室早、传导阻滞甚至室颤。此时,一般的治疗措施通常无效,除非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2.呼吸系统 低温时呼吸系统的表现为呼吸频率下降,潮气量下降,对低氧、高二氧化碳的反应下降,氧离曲线左移,PaCO2升高,支气管扩张,呼吸节律随体温下降而减慢直到呼吸停止。

3.血液系统 低温时血黏度增加,血浆浓缩,血小板功能受损,凝血因子活性抑制,出血增加。

4.肾脏 低温使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5.内分泌系统 胰岛素分泌减少,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水平增加,血糖增加。

6.对氧输送的影响 低温使氧离曲线左移,氧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增加,不利于氧的释放。

7.药物代谢的影响 低温使药物代谢减慢,全身麻醉的患者清醒延迟。

8.其他方面 术中低温会引起术后的寒战。而寒战可使颅内压增加,疼痛加剧,氧耗增加,对患者有不利影响。

(二)体温监测的实施

1.监测位置 中心温度常用的监测部位有鼓膜、食管、鼻咽部和肺动脉,口腔、腋窝温度与中心温度的相关性较差,直肠温度也是常见的监测部位,不同的监测点意义不同。一般情况下,麻醉中最常用的监测部位是鼻咽部。

2.监测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水银柱温度计。其他的方法还有电子体温计。麻醉中最常用的是热敏电阻温度计。应用时,将不同的体温探头置于不同的测定部位,可连续监测体温变化。

3.临床应用

(1)低温麻醉时体温监测是不可缺少的监测项目,一般至少要监测鼻咽温(代表颅脑温度)和肛温(代表内脏中心温度)。

(2)小儿麻醉均应该进行体温监测。

(3)时间超过1小时的手术均应该进行体温监测,尤其是胸腹腔的大手术。

(三)手术中的保温措施

1.维持手术室内的温度 一般维持在22~26℃为最佳。

2.使用保温床垫和保温毯 通过应用保温床垫,可很好地维持患者的体温。

3.加温输液 对大量快速输入体内的液体,可事先加温到38~39℃;也可通过输液管路对液体进行加温。

4.手术中复温和保温 可在关闭胸腹腔前用温热的盐水冲洗胸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