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入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1.恩氟烷 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味略芳香,分子量184.5;沸点56.5℃。一般不燃烧、爆炸。血/气分配系数1.91;脑/气分配系数1.45。麻醉有效浓度:诱导期2%~5%;维持期1.5%~3.0%。MAC在吸O2时1.68 vol%;吸N2O时0.57 vol%。动脉有效血药浓度为100~250mg/L。

(1)药理特性:①麻醉效能高,诱导和苏醒都较快。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与剂量相关。吸入较高浓度(3%~3.5%)时,脑电图可见惊厥性棘波,有时伴面颈、四肢肌肉阵挛性抽搐,此为麻醉过深的特征;过度通气导致PaCO2降低时更易出现,但发作较短暂。在保持血压不变的情况下,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增高,但耗氧量减少。若血压过低,则脑血流量减少。③镇痛良好,肌松满意。与非去极化肌松药有协同作用,肌松药剂量可显著减少。停吸后,其肌松作用迅速消失,故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有突出的优点。④对循环系统产生抑制,其程度与吸入浓度有关。吸入高浓度时,直接抑制心肌,同时扩张外周血管,可致血压下降,其下降程度与麻醉深度呈平行关系。利用此点可作为判断恩氟烷麻醉深浅的标志。心率通常增快,但很少引起心律失常。恩氟烷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故适用于嗜铬细胞瘤患者,麻醉中也可并用低浓度肾上腺素。⑤对呼吸道无明显刺激,不增加气道分泌,可扩张支气管。对呼吸中枢的抑制较其他吸入全麻药为强。⑥抑制肠胃道蠕动和腺体分泌,但麻醉后恶心、呕吐少。⑦对子宫平滑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深麻醉使分娩期或剖宫产的出血增加。⑧降低眼压,适用于眼科手术。⑨对皮质醇、胰岛素、ACTH、ADH及血糖均无影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2)禁忌证:癫痫、颅内高压患者不宜使用。

(3)不良反应:①深麻醉抑制呼吸循环功能,故应控制吸入浓度,谨防麻醉过深。②惊厥,需避免深麻醉,不宜过度通气,以防PaCO2下降。③肝损害,目前的看法尚不一致,发生率很低,不超过1/25000,其诱因不明。④肾损害,恩氟烷可轻度抑制肾功能,但多于停药2h内迅速恢复。对于原有肾疾病的患者可能致血清氟化物升高,出现暂时性肾功能损害,甚至无尿。因此,对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以不用恩氟烷为妥。

2.异氟烷 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分子量184.5;沸点48.5℃;微有刺激味;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燃烧、不爆炸,理化性质接近理想。血气分配系数1.4(属最低的一种,故麻醉深度容易调节);脑/气分配系数2.6。麻醉有效浓度:诱导期1%~4%;维持期0.8%~2%。MAC在吸O2时为1.15%;吸70%N2O时为0.5%。动脉有效血浓度为100~300mg/L。

(1)药理特性:基本与恩氟烷者相似,不同点有10个方面。①在任何麻醉深度时,其抑制迷走活性的作用均强于抑制交感活性。②异氟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也与吸入浓度相关,但深麻醉或低PaCO2时不出现惊厥型脑电活动和肢体抽搐,故可用于癫痫患者。③肌松效果良好,单独使用即可达到气管插管及手术所需的肌松程度;明显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一般仅需常用量的1/3即足。异氟烷增肌肉血流量,加快肌松药的消除,从而使术后呼吸麻痹、通气不足的危险性显著减少。异氟烷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极为适用,也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致引起肌松药消除缓慢。④一般不引起颅内压增高,即使增高也属短暂且轻微,同时可利用过度通气降低PaCO2以控制颅内高压,故可慎用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⑤对循环系统的抑制较氟烷或恩氟烷者弱,对心肌抑制也轻。虽可使每搏量减少,血压下降,但心率增快,在1~2MAC时心排血量无明显减少。血压下降主要系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所致,这与其他氟化全麻药不同。由于心排血量无明显减少,重要脏器灌注量仍得以保证。所以可利用较深异氟烷麻醉以施行短时间控制性降压,适用于某些手术操作的需要。异氟烷降低冠脉阻力,不减少甚至增加冠脉血流量。异氟烷不诱发心律失常,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故术中可并用肾上腺素。⑥异氟烷具有很大的心血管系安全性,其心脏麻醉指数(心脏衰竭时的麻醉浓度/麻醉所需的浓度)为5.7,大于恩氟烷(3.3)和氟烷(3.0)。⑦异氟烷对呼吸的抑制比恩氟烷轻,比氟烷重。在1MAC时,对CO2诱发的通气增强反应减弱50%~70%;在2MAC时则不产生CO2通气反应,致呼吸停止。异氟烷对缺氧诱发的抑制反应更强,0.1 MAC时即抑制50%~70%,1MAC时不产生反应。异氟烷可使已收缩的支气管扩张,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也减少。⑧对肝、肾功能影响轻微,与异氟烷排泄迅速,代谢程度低、能较好维护肾血流有关。⑨浅麻醉时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不大,深麻醉时则仍有抑制。⑩异氟烷不升高血糖,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2)临床应用:异氟烷适用于其他全麻药不适用的疾病,如重症心脏病、癫痫、颅内高压、重症肌无力、嗜铬细胞瘤、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此外,异氟烷可施行短时间控制性降压。其禁忌证目前尚不明确。

(3)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对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性。苏醒期偶可出现寒战。深麻醉时产科手术出血增多。

3.七氟烷 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分子量200.05,沸点58.5℃;临床使用浓度不燃不爆。在室温下可长时间保存;与碱石灰接触产生有毒物质,为其最大的缺点,故只适用于半开放系统装置;血/气分配系数为0.5g,低于其他含氟全麻药,故诱导、苏醒均迅速,且平稳,麻醉深度易于调节且麻醉后恶心呕吐较少。临床常用1~1.5 vol%。药理特性如下。

(1)七氟烷不增加脑血流量,脑耗氧量下降,不引起颅内压增高,适用于颅脑外科手术。

(2)有一定的肌松作用。

(3)对循环影响轻微,不增高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不易引起心律失常。

(4)对呼吸道无刺激,不增加分泌物,不引起支气管痉挛。

(5)对肾脏影响轻,适用于肾功能差的患者。

(6)有关七氟烷对肝脏的影响,犹待深入研究做出评价。

4.氧化亚氮 氧化亚氮(笑气)在50个大气压下呈液体状态,贮存于高压钢筒,性能稳定,使用前需经减压变为气态后吸用,气体略甜昧。化学性稳定,与碱石灰、橡胶、金属均不起反应。分子量44,沸点-89℃,微甜无刺激味;血/气分配系数0.47,为吸入全麻药中最小者;脑/气分配系数1.06。麻醉有效浓度:诱导期70%,维持期60%,但必须与30%~40%氧气同时吸用。动脉有效血药浓度:400~600mg/L。

(1)药理特性:①N2O在血中的溶解度(0.47)很低,诱导迅速平稳,患者有愉快感,无兴奋期;苏醒也快而平顺,即使长时间吸入,一旦停吸也能在1~4min内完全清醒。②N2O有强大的镇痛效能,20%的镇痛作用与吗啡5mg者相当。随吸入浓度增高,镇痛作用也增强。N2O的镇痛作用可被纳洛酮部分拮抗,提示其镇痛作用与内源性阿片样肽-阿片受体系统有关。③N2O全麻醉效能很低,即使吸入浓度高达80%,也难以达到三期1级的麻醉深度而患者已经面临缺氧危害,故极不安全。N2O的效价也很小,MAC需高达1.05,因此,N2O不能单独施行麻醉,必须与其他吸入麻醉药复合使用,且浓度不能超过70%。④N2O兴奋交感神经系统高级中枢,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动。⑤N2O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多,脑代谢增高、颅内压升高。⑥高浓度对心肌产生直接抑制,但弱于其他挥发性全麻药。低浓度不致引起血流动力影响。N2O很少引起心律失常,偶尔诱发房室交界性心律。⑦N2O对呼吸道无刺激性,不增加分泌物,不抑制纤毛活动,通气量无明显变化。N2O与其他全麻药或麻醉性镇痛药复合则增强呼吸抑制作用。⑧N2O术后恶心、呕吐少,发生率为15%。

(2)临床应用:N2O仅适用于复合全麻。①与含氟全麻药复合,可加速诱导,明显降低含氟全麻药MAC和用药量。②与静脉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复合,组成“静吸复合麻醉”。③与神经安定镇痛药复合,实施神经安定镇痛麻醉。

(3)禁忌证:①患者并存体内闭合性空腔病变,如肠梗阻、气胸、中耳炎、空气栓塞、气脑造影等时禁用。②如果麻醉机的N2O流量表和氧流量表不准确,则绝对禁用。

(4)不良反应:①缺氧,临床使用N2O,必须与氧按规定的比例同时吸用,N2O浓度不应超过70%,以60%N2O与40%O2并用最为恰当。②弥散性缺氧,发生于停吸N2O后的最初几分钟内,系组织内的大量N2O迅速排入血液,进入肺泡后使肺泡内的氧浓度被大量稀释,导致氧分压急剧下降所致,此即为“弥散性缺氧”。因此,应在停吸N2O后继续吸入纯氧5~10min,可防止此类并发症。③闭合空腔增大,正常时体内闭合空腔均为氮气所充填。由于氮的血液溶解度很小(0.013),很难弥散。相比之下,N2O的弥散速度远比氮气大,因此很容易进入闭合气腔,并使闭合气腔容积显著增大(吸入N2O 3h后最为明显)。因此,对原有闭合气腔病变的患者(如肠梗阻、气胸、空气气栓、气脑造影等),不宜使用N2O,否则将加重病情,甚至引起肠管破裂、张力性气胸等严重并发症。④骨髓抑制,动物吸入50% N2O 24h后,N2O可与维生素B12发生竞争,从而干扰某些依赖维生素B12的酶活性,并抑制骨髓功能,从而引起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但临床应用N2O麻醉几小时,一般不致出现此类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