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吗啡

一、吗啡

吗啡是阿片受体激动药的代表。

1.药理特性

(1)中枢神经系统:①抑制大脑皮层痛觉中枢,痛阈提高50%,产生躯体痛和内脏痛的镇痛,对持续性钝痛的效果优于间断性锐痛;在疼痛出现前用药的镇痛效果优于疼痛出现后。②在产生镇痛的同时,还作用于边缘系统影响情绪的区域阿片受体,可解除由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甚至产生欣快感和安静入睡。③缩瞳作用明显,针尖样瞳孔变化为吗啡急性中毒的特殊体征。④因呼吸抑制致CO2蓄积,使脑血流量增加和颅内压增高。

(2)呼吸系统:①选择性抑制呼吸中枢,与剂量密切相关,一般剂量表现呼吸频率减慢;大剂量时呼吸减慢变浅,潮气量减小,直至呼吸停止,是吗啡急性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②镇咳作用强,抑制咳嗽反射,可使患者在无痛苦下接受清醒气管内插管。③可引起组胺释放,产生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诱发哮喘发作。

(3)心血管系统:①一般无明显影响,对心肌无抑制作用,适用于心脏直视手术的全凭静脉复合麻醉。②兴奋迷走神经,可致心率减慢。③释放组胺,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在老年、低血容量或用药后取直立位的患者尤为显著。

(4)不良反应:常引起恶心、呕吐、便秘和尿潴留,还有血糖升高及体温降低。

2.临床应用 肌内注射后约15~30min起效,45~90min达最大效应,持续约4h;静脉注射后约20min产生最大效应。主要经肝脏生物转化,代谢物主要经尿排出,约7%~10%随胆汁排出。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0%。老年人清除速率减慢约一半,故用药量需适当减小。只有极小部分(静脉注射不到0.1%)透过血脑屏障;容易透过小儿的血脑屏障,故小儿对吗啡的耐药量很小,也透过胎盘到达胎儿。

(1)急性疼痛患者麻醉前用药,成人常用剂量为8~10mg肌内注射;对休克患者宜采用静脉注射用药,剂量需减半。小儿以肌内注射为主,2~7岁用1~1.5mg;8~12岁用2~4mg。

(2)吗啡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用较大剂量(0.8~1mg/kg),因释放组胺易干扰血流动力,现已被大剂量芬太尼或其衍生物所替代。

(3)治疗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成人剂量5mg,稀释后静脉注射。

(4)术后镇痛。手术后患者硬膜外给予2mg吗啡,镇痛良好,可维持8~12h,长者可达24h,也可加入镇痛泵中静脉或硬膜外镇痛,效果良好。

3.禁忌证

(1)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梗阻、气管分泌物多、慢性肺疾病继发心衰、肺心病并呼吸功能不全等。

(2)75岁以上老年人、1岁以内婴儿和临产妇。

(3)严重肝功能障碍,肝昏迷前期。

4.急性中毒处理 首先气管内插管施行人工通气,补充血容量以维持循环稳定,同时应用拮抗药纳洛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