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监测及水电酸碱平衡监测
内环境稳定(homostasis)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对内环境的监测显得非常重要。血气分析监测及水电酸碱平衡监测是监测内环境的有效方法,临床广泛应用。
(一)血气分析监测及水电酸碱平衡监测项目
1.血液酸碱度(p H值) p H值是反映血液中氢离子浓度的指标,是代谢性指标和呼吸性指标的综合。正常值:动脉血7.35~7.45,混合静脉血7.31~7.41。
2.氧分压(PO2) 反映溶解于血浆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由于氧绝大多数是同血红蛋白结合在一起的,氧在血液中溶解量的多少与氧分压呈正比例关系,即血液中溶解氧的量随着氧分压的升高而增加。呼吸空气的情况下正常值:动脉氧分压的正常值通常与年龄有关(表2-2),PaO2=103.4-0.42×年龄±4(卧位)或PaO2=104.2-0.27×年龄±4(坐位)。一般为10.7~13.3kPa(80~100mm Hg),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一般为4.67~5.33kPa(35~40mm Hg)。
表2-2 不同年龄动脉氧分压的正常值
3.氧饱和度(SaO2) SaO2是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程度,即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氧的总量(氧容量)的百分比,SaO2与血红蛋白的绝对值无关。
SaO2=氧含量÷氧容量×100%
SaO2与PO2之间的关系称为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二者具有对应关系,见前文。SO2的正常值为92%~98%。
4.二氧化碳分压(PCO2) 反映血液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产生的张力,反映呼吸情况。正常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正常值为4.67~6.00kPa(35~45mm Hg),混合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一般为5.47~6.80kPa(41~51mm Hg)。
5.碱剩余(base excess,BE) BE是指在标准条件(T 38℃,PCO240mm Hg,SaO2100%)下将血液滴定到p H 7.40时所应用的酸或碱的量。由于进行了标准化调整,BE反映了酸碱平衡的代谢部分情况,正常值:3~-3mmol/L。
6.标准碳酸氢根(standard bicarbonate,SB) SB是指在标准条件(T 38℃、PCO240mm Hg,SaO2100%)下测得的血浆碳酸氢根(HCO-3)的含量。SB反映了酸碱平衡的部分代谢情况,正常值:22~27mmol/L。
7.实际碳酸氢根(actual bicarbonate,AB) AB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实际测定的血浆碳酸氢根(HCO-3)的含量。AB主要反映了酸碱平衡的代谢部分情况,一般情况下,动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为5.3kPa(40mm Hg),所以,AB=SB,正常值也是22~27mmol/L。
8.二氧化碳总量(total carbon dioxide,TCO2) TCO2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测得的血液中一切形式的二氧化碳的总量,包括溶解的二氧化碳、碳酸(H2CO3)及碳酸氢根(HCO-3)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总量既受呼吸影响,也有代谢因素,正常值:24~29mmol/L。
9.缓冲碱(buffer base,BB) 标准条件(T 38℃,PCO240mm Hg、SaO2100%)下测得的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包括血红蛋白(15mm Hg)、碳酸氢根(27mmol/L)、磷酸盐(2mmol/L)、有机酸(6mmol/L)、蛋白(16mmol/L),正常值:全血45~52mmol/L,血浆42mmol/L。
10.氧含量(CO2) 为血液中溶解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氧的总和。计算公式:
CaO2=PaO2×0.003+Hb×1.37×SaO2
CvO2=PvO2×0.003+Hb×1.37×SvO2
上述公式中PaO2、PvO2的单位是mm Hg,而Hb的单位是g/L。
CaO2与CvO2之差反映了组织对氧的消耗情况。
11.血浆电解质 直接测定血浆中钾(K)、钠(Na)、钙(Ca)、镁(Mg)、氯(Cl)等电解质含量。正常值:血钾3.5~5.5mmol/L,血钠135~145mmol/L,血钙(离子钙)1.25~1.5mmol/L,血镁1.25~1.5mmol/L,血氯102~107mmol/L。
(二)酸碱平衡异常的判断
在血气分析监测及水电酸碱平衡监测的各个项目中,常用的有p H、PaCO2、BE、SB。其中PaCO2主要反映呼吸情况,BE及SB主要反映代谢情况。
1.判断标准
(1)酸血症p H<7.35,碱血症p H>7.45。
(2)呼吸性酸中毒PaCO2>6.00kPa(45mm Hg),呼吸性碱中毒PaCO2<4.67kPa(35mm Hg)。
(3)代谢性酸中毒BE<-3mmol/L,代谢性碱中毒BE>3mmol/L。
2.酸碱平衡失常的特点
(1)呼吸性酸中毒: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二氧化碳潴留,PaCO2上升,p H下降,BE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长期存在呼吸性酸中毒,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时,可出现代偿,此时,BE增加,p H下降程度降低。
当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PaCO2上升,BE增加,p H可能正常或增加。而当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PaCO2上升,BE下降,p H明显下降。
(2)呼吸性碱中毒:由于通气过度,导致PaCO2下降,p H上升,BE在正常范围之内。出现代偿时,BE下降,p H上升程度下降。
当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PaCO2下降,BE增加,p H明显增加。而当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PaCO2下降,BE下降,p H可能正常或下降。
(3)代谢性酸中毒:当组织灌注不良引起的酸性产物增加(如休克)或H离子排出障碍(肾功能不全)时,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此时,BE下降,PaCO2正常,p H下降,出现代偿时,PaCO2下降,p H下降程度减低。
当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时,BE下降,PaCO2上升,p H明显下降。当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时,BE下降,PaCO2下降,p H可能在正常范围或下降。
(4)代谢性碱中毒:当H离子丢失过多,如呕吐或大量输入酸性液体(主要是ACD抗凝血)时,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此时,BE增加,PaCO2正常,p H增加,出现代偿时,PaCO2上升,p H上升程度减低。
当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时,BE上升,PaCO2增加,p H可能在正常范围或上升。当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时,BE上升,PaCO2下降,p H明显上升。
3.酸碱平衡失常的判断
(1)根据原发疾患判断可能出现的酸碱平衡失常类型。结合血气分析的结果,可基本判断出酸碱平衡失常中的原发类型,再进一步判断继发的酸碱平衡失常类型及代偿情况。
(2)首先通过p H值判断出酸血症或碱血症,再根据BE及PaCO2判断:与p H一致的BE或PaCO2为原发的酸碱失衡,另外一个为继发的酸碱失衡;如果BE及PaCO2反向,则为复合型酸碱失衡,BE增加、PaCO2下降为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BE下降、PaCO2增加为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如果BE及PaCO2同向,可能是对原发酸碱失衡的代偿,超出代偿范围和时限即为复合型酸碱失衡。常用酸碱平衡紊乱的预计代偿公式见表2-3。
表2-3 常用酸碱平衡紊乱的预计代偿公式
Δ:实测值与正常值的差值。
(3)判断酸碱失衡时要同临床表现相结合。
(三)电解质异常的判断
电解质异常可根据检查结果很容易做出判断。需要注意的是酸碱平衡对电解质水平的影响。因此,在纠正酸碱失衡的同时,要注意电解质的变化。
(四)血气分析监测及水电酸碱平衡监测的临床应用
现代血气分析及水电酸碱的监测非常方便,应用广泛,且测量迅速,对麻醉以及危重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监测水电酸碱平衡状态,维持内环境稳定 原发疾病本身可引起患者的内环境变化,手术及麻醉又给患者带来打击,应激反应也可以使内环境发生变化,体外循环、失血、体温的变化均会对患者的内环境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麻醉医生要了解内环境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及水电酸碱平衡监测。
2.结合血流动力学监测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了解氧供、氧耗情况 通过对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的血气分析结果,结合血流动力学监测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情况,可方便了解组织的氧供氧耗情况,为病情的判断和处理提供依据。
3.指导呼吸机及呼吸治疗的应用 由于各种原因,SpO2及ETCO2不能完全代替血气分析监测,因此,在进行呼吸支持时,血气分析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监测项目。
4.监测肺功能 血气分析监测也是很好的、可靠性很高的肺功能监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