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硝普钠

二、硝普钠

1.药理特性

(1)选择性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强度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使动脉压和外周血管阻力迅速下降,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左室充盈压也随之下降。

(2)对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末梢无任何直接作用,也不影响心肌收缩力。

(3)用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除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左室充盈压下降、动压下降外,心排血量也轻度下降,同时多数伴有反射性心动过速。

(4)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时,可使增高的外周阻力和左室充盈压下降,心脏前负荷减轻。因此,每搏量和心排血量显著增加,而心率无明显改变,甚或减慢。

(5)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或低心排综合征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和射血阻抗。因此,整体循环功能得到改善。心肌耗氧量减少,脉搏量和心排血量有所增加,心率轻度减慢。

(6)其他作用:引起颅内压升高,较大剂量时脑、心肌、肝、横纹肌等组织的摄氧功能有所抑制。

(7)硝普钠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氰化物,其多数通过肝和肾的硫氰生成酶,使之与硫代硫酸钠结合而形成无毒的硫氰化合物,并由肾排出,少数以氢氰酸形式由肺排出。若用药量过大,体内硫氰化合物积聚,通过硫氰氧化酶的作用可回逆成有毒的氰化物,故必须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超量用药。

2.临床应用

(1)控制性降压,或围术期严重高血压降压。①静脉单次注射:每次2~5mg,90s内发挥降压作用。但仅能维持2~5min,故需静脉持续滴注用药。②静脉持续滴注:将硝普钠5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或1000mL中,配制成0.015%或0.005%溶液,初速0.5~0.8μg/(kg·min),经2~3min后,血压缓慢下降,根据预期降压水平调整滴速,一般于4~6min后达到预期低血压水平。停止滴药后1~10min,血压即可回升至原水平。③硝普钠总量以1mg/kg为宜,24h极量不能超过3~3.5mg/kg,否则血液氰化物浓度可达中毒水平(>1mg/L)。24h总量超过4~12mg/kg可导致死亡。④少数青壮年患者可能遇降压困难,与硝普钠同时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儿茶酚胺及血管紧张素浓度增高、心率增快和血管收缩有关。此时可加深麻醉,或配伍使用小量普萘洛尔或卡托普利静脉注射,有望协助降压。

(2)心功能不全或低心排综合征:一般以8~16μg/min静脉滴注开始,以后每5~10min增加5~10μg,直至获得预期效果。一般应保持舒张压不低于8kPa(60mm Hg)为准,以保证冠脉灌注。无高血压病史的心衰患者,一般对硝普钠十分敏感,剂量平均50μg/min即可。

3.不良反应

(1)氰化物中毒。应用硝普钠,只要合理掌握用药量,一般不会发生氰化物中毒。但用药过量,或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维生素B12缺乏或硫代硫酸钠不足时,可能发生氰化物中毒,导致组织缺氧。清醒患者出现疲劳、恶心、呕吐、厌食、定向障碍、肌肉抽搐和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用药期间若出现血p H值持续过低,提示有氰化物中毒的可能,应尽早停药。此时检查血液硫氰酸盐浓度可作出确诊,正常人血硫氰酸盐浓度不超过29mg/L,使用硝普钠的患者可耐受100~150mg/L,超过200mg/L可致死亡。

治疗:①立即停药,吸氧,维持有效循环。②应用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如亚硝酸异戊酯吸入,或亚硝酸钠5mg/kg稀释成20mL,于3~4min内静脉滴注。③亚硝酸钠注完后,继以硫代硫酸钠150mg/kg于15min内静脉滴注完。④再用结构类似维生素B12的羟钴维生素和氯钴维生素,剂量为硝普钠用量的22.5倍。

(2)其他不良反应。如反射性心动过速、反跳性高血压、颅内压升高、凝血异常、肺分流量增多及甲状腺机能低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