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发展对策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黄州萝卜产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作的方式,由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牵头,在黄州萝卜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乡镇建设6个单体面积11万亩的黄州萝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争取黄州萝卜总生产面积不少于20万亩。其次,争取黄州萝卜在示范区产生聚集效应,黄州萝卜产业的聚集,可以使生产者容易得到生产资料,减少前后关联企业的运输成本和信息收集成本,从而节省费用。产业在空间的聚集还可以充分利用公共设施,便于交流科技成果和信息,有利于提高科技水平和科技质量。
(2)实行黄州萝卜生产技术规范,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
农业生产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才能产出标准化的农业产品,才能提高蔬菜的质量和增加蔬菜的单位面积产量,从而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蔬菜大产业。许多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已制定了蔬菜的标准,20世纪70年代以后,蔬菜的标准化生产更是迅速发展,提高了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黄州萝卜的生产要按照黄州萝卜生产技术规范来进行,才能实现生产标准化,从而壮大黄州萝卜产业。
(3)依托龙头加工企业,加大黄州萝卜的深加工。
黄冈市康尔达食品有限公司申报黄州萝卜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年销售收入达2.2亿元,利税4898万元,加上生鲜萝卜的运销,已实现经济收入3亿元,利税5000万元。在黄冈市康尔达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下,黄州萝卜生产企业和农户要加大产品的深加工,以提高黄州萝卜的附加值,达到增加经济产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4)建立网络化营销体系,促进黄州萝卜产业化经营。
黄州萝卜生产和加工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提高专业化程度。针对国内外市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逐步建立内联农民,外接市场,基地、协会、企业、超市为网络分布的营销体系,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模式,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民之间稳定的联系,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5)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完善黄州萝卜的市场体系。
黄州萝卜已被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其产品性能、检验方法、卫生指标(农药残留)、包装、标志、运输、储存、种植区域及种植技术都有了严格要求。工商、质量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农村部在黄州萝卜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严格进行监管。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确保标志产品“永不褪色”。农业农村部应加大监管农户与公司间的商业行为,规范管理“订单农业”行为,只有市场规范了,才能谈发展。在规范过程中,政府、企业要引导成立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充分借鉴国外农业合作社的经验,加大各方面监管力度,以保障各方利益。
构建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不仅能保护农民的利益,还可以培养农民市场意识,学习先进生产技术。鼓励商贸企业、供销合作社和社会力量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业,逐步形成集农产品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创建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从“公司十种植户”到“公司十合作社+种植户”,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
(6)实施品牌战略,塑造黄州萝卜名牌。
黄州萝卜要成为名牌,必须使用高新技术,运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营销理念,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安全食品,这必须以不断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制高点。黄州萝卜品牌一旦形成以后,必然会将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名牌产品、名牌服务、名牌企业、名牌产业及其相互关联产业的名牌经济链条,促进农业经济产业一体化格局的形成,进一步加大黄州萝卜标准化生产推广力度,保护好“菔贝”牌黄州萝卜商标的规范使用,支持参与优质农产品即著名商标的评比,打造知名品牌。在适当时机和季节举行“黄州萝卜节”等活动,进一步提高黄州萝卜的知名度,促进黄州萝卜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