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青枯病

(六)青枯病

1.症状 黄州萝卜受害后,病株地上部分发生萎蔫,叶色变淡,开始萎蔫时早晚还能恢复,数日后则不能恢复,直至死亡。病株的根为黑褐色,主根有时从水腐部分截断,其维管束组织变为褐色。

2.病原菌 青枯病的病原菌为茄科劳尔氏菌。该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繁殖最为旺盛。茄科劳尔氏菌为革兰阴性菌,对直流电、原子氧、次氯酸表现敏感。根际环境中若含有微量的原子氧、臭氧就能氧化掉病原菌的鞭毛,改变病原菌的数量、活性。

3.发生规律 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原菌由植株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借水传播再侵染。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流行。植株表面结露,有水膜,土壤含水量较高,气温保持在18~20℃,均是病原菌侵染的有利条件,暴风雨后病害发展快。

4.综合防治

(1)农业措施以轮作为主,连年重病田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如与水稻轮作,1年即可。

(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撒生石灰进行消毒,酸性土壤可结合整地,每1000平方米撒生石灰75~150千克。

(3)化学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并喷药保护,防止病害蔓延。常用药剂有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200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