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白锈病

(八)白锈病

萝卜白锈病常与霜霉病并发,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长江中下游、东部沿海等地的重要病害。该病可危害叶、茎、花梗、花、荚果。一般发病率为5%~10%,重病田高达50%左右。从苗期到结荚期均有发病,以抽薹开花期发病最重。

1.症状 叶片被害后先在正面出现淡绿色小斑点,随后变黄,在相对的叶背长出稍突起、直径1~2毫米的乳白色疱斑即孢子堆。疱斑零星分散,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致叶片枯黄脱落。茎及花梗受害后会肥肿弯曲成龙头状,其上长有椭圆形或条状乳白色疱斑。被害花肥大畸形,花瓣变绿似叶状,经久不凋落,不结荚,并长有乳白色疱斑。病荚果细小、畸形,也有乳白色疱斑。

2.病原菌 白锈病的病原菌为大孢白锈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菌菌丝无分隔,蔓延于寄主细胞间隙。孢子囊梗短呈棍棒状,其顶端着生链状孢子囊。孢子囊卵圆形至球形,无色,萌发时会产生5~18个具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卵孢子褐色,近球形,外壁有瘤状突起。孢子囊萌发适温为10℃,最高温度为25℃,侵入寄主适温为18℃。

3.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种株或病残体中越冬,卵孢子也可以在土壤里越冬或越夏。带菌的病残体和种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大孢白锈菌在0~25℃均可萌发,以10℃最为适宜。

4.综合防治

(1)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可减少菌量,减轻发病。

(2)选用无病种子,进行种子处理:从无病株上采种。可用10%的盐水选种,清除秕粒、病籽,选无病、饱满种子留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4%。

(3)改善和加强栽培管理:适时适量追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及早摘除发病茎叶或拔除病株,减少田间菌源,减轻病害。

(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施药,苗期和抽薹期重点防治。常用药剂如下: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琥·铝·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10~15天喷药1次,喷1~2次即可。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1∶200)等。在病害流行时,每隔5~7天喷药1次,连续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