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种繁育

(一)良种繁育

在黄州萝卜良种选育的过程中,根据种性保持的要求和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黄州萝卜良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

1.选地 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理化性状好的地块。

2.隔离要求 制种地块不可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宜选择2年以上未种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制种田应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间隔2000米以上,或用不低于60目的纱网隔离。

3.种子要求 种子来源于黄州萝卜原种,质量应符合《瓜菜作物种子第2部分:白菜类》(GB 16715.2—2010)的要求,净度大于98%、发芽率大于85%、纯度大于99%、水分含量小于7%。

4.良种生产技术

①半成株采种法:播种时间以9月为宜,每亩播种量0.4~0.5千克,播种方式为直播。第一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拔除细弱的幼苗、病苗、畸形苗、受病虫损害的苗及不具该品种特征的苗。

在出现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破肚期选留具有该品种特征的健壮苗,其余拔除。5~6片真叶时定苗,每亩定苗5000~5500株。

选择品种特征明显,植株生长强势,无病斑、裂根和损伤,大小一致的植株作为种株。切掉种株约3/4的上部茎叶,留5~10厘米长的黄州萝卜缨定植。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定植行距4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定植时肉质根顶部埋入土中,深2~3厘米,以免受冻。压紧土壤,使之与肉质根紧密接触而不留空隙。定植后及时浇水。

苗期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20~30千克。

留种株每亩施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200~300千克、磷酸氢二铵20千克、硫酸钾肥10~20千克作基肥。开花结荚期应有充足的水分供应,生长后期控制水分。每隔7天喷施0.2%硼肥或磷酸二氢钾,促进种子结荚。

黄州萝卜开花期顺畦间隔5米插一根竹竿,在株高70~80厘米处围第一道绳,随着黄州萝卜后期株高的增加,在距离第一道绳上方40厘米处围第二道绳,固定茎秆,防止植株倒伏,提高制种量。

纱网隔离的制种田,始花期开始应采用人工放蜂促进黄州萝卜授粉,授粉蜂密度为每亩700~1000只。及时拔除病株、早薹及早花株、畸形株等不正常株。花期及时去除紫花及晚抽薹的植株。

病虫害防治原则应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合理使用药剂防治。加强苗期蚜虫、小菜蛾、菌核病等病虫害防治。放蜂后不可再喷施农药,避免影响壁蜂授粉。用药应符合《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 第8部分:根菜类》(GB/T 23416.8—2009)的规定。

②小株采种法: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为宜。每亩定苗5500~6000株,施肥量比半成株采种法增加20%~30%,其他按半成株采种法执行。

5.收割与脱粒 黄州萝卜种荚变黄后便可收割,收割后千万不要立即上垛,待放在田间晾干水分后收回稻场堆放,防止堆放过程中种株水分过大而发热影响种子发芽率。晾晒3~6天及时脱粒,收割期如遇连阴雨,堆垛时要防止雨水进垛,以免种荚含水量过大而发芽。黄州萝卜种荚肥厚,较难脱粒,一般抢晴天晒干水分后立即碾压脱粒,注意碾压时种株一定要铺厚一些,并且勤翻动,及时收起种子,防止压碎或压裂,种荚变软后不要脱粒。因种荚未碾碎,种子含在种荚内更难脱粒。也可用粉碎机将种荚粉碎,但要控制好粉碎机的转速,控制好刀片数和筛片筛孔大小,防止打碎种子。

种子保存温度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50%~60%,防止发霉。种子加工前,对簸箕、漏斗、脱粒机等工具设备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不应引起种子的机械混杂,加工的操作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种子检验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