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菜蝽

(十)菜蝽

菜蝽别名斑菜蝽、花菜蝽、姬菜蝽、萝卜赤条蝽等,属半翅目、蝽科,菜蝽的寄主是十字花科蔬菜,其中受害较重的是甘蓝、萝卜、芥菜、油菜。主要发生地在北方,但仍需要留意防控菜蝽发生。

菜蝽的成虫和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寄主植物的汁液,特别喜欢刺吸嫩芽、嫩茎、嫩叶、花蕾和幼荚。它们的唾液对植物组织有破坏作用,并阻碍糖类的代谢和同化作用的正常进行,被刺处会留下黄白色至微黑色斑点。幼苗子叶期受害严重者会萎蔫干枯死亡;受害轻者,植株矮小。在抽薹开花期受害者,花蕾萎蔫脱落,不能结荚,或结荚籽粒不饱满,使菜籽减产。菜蝽身体内外还能携带十字花科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从而引发软腐病。

1.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椭圆形,体长6~9毫米,体色橙红或橙黄,有黑色斑纹。头部黑色,侧缘上卷,橙色或橙红色。前胸背板上有6个大黑斑,排成两排,前排2个,后排4个。小盾片基部有1个三角形大黑斑,近端部两侧各有1个较小黑斑,小盾片橙红色部分呈“Y”形,交会处缢缩。翅革片具橙黄色或橙红色曲纹,在翅外缘形成2个黑斑;膜片黑色,具白边。足黄、黑相间。腹部腹面黄白色,具4纵列黑斑。

(2)卵:卵鼓形,初为白色,后变灰白色,孵化前灰黑色。

(3)若虫:若虫无翅,外形与成虫相似,虫体与翅均有黑色与橙红色斑纹。

2.发生特点 华北地区每年发生2代,成虫在地下、土缝、落叶、枯草中越冬,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开始交尾产卵。早期产的卵在6月中下旬发育为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前后出现第二代成虫,大部分为越冬个体。5—9月是成虫、若虫的主要危害时期。成虫多于夜间在叶背产卵,单层成块。若虫共5龄,高龄若虫适应性较强。

3.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冬耕和清理菜地,可消灭部分越冬成虫。

(2)人工摘除卵块。

(3)化学防治:以防治成虫为上策,其次是防治若虫。可用增效氰戊·马拉松乳油4000~6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氯氰·辛硫磷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4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