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糠心

(二)糠心

糠心又称空心,它不仅使肉质根重量减轻,而且使其中的淀粉、维生素含量降低,品质降低,影响加工、食用和耐储藏性。糠心现象主要发生在肉质根形成的中、后期和储藏期间,是由输导组织木质部的一些薄壁细胞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产生困难所致。最初表现为组织衰老,内含物逐渐减少使薄壁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产生细胞间隙,最后形成糠心状态。

糠心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一,糠心与环境条件有关。一般较高的日温和较低的夜温比较适宜黄州萝卜的生长,不易发生糠心现象,如果日夜温度都高,特别是夜间温度高,就会消耗大量的同化产物,容易引起糠心,短日照条件有利于肉质根的形成,在长日照条件下往往也会出现糠心现象;在肉质根形成期间如果光照不足,同化产物减少,茎叶生长受到限制,也会容易发生糠心现象;黄州萝卜在肉质根膨大初期,土壤水分较多,而膨大后期遇高温干旱,会容易引起糠心现象;在肉质根膨大期间供肥过多,肉质根膨大过快,会容易产生糠心现象;种植密度不合理也会导致糠心,密度小时,植株生长旺盛,肉质根膨大过快,容易产生糠心;播种期过早也会产生糠心现象。第二,先期抽薹也是引起糠心的原因之一,由于抽薹后,营养向地上部转移,肉质根会因缺乏营养而出现糠心现象。第三,储藏时管理不善,储藏期过长,都能使黄州萝卜大量失去水分而产生糠心。

生产上要针对以上原因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糠心。另外,也可以向叶面喷肥或喷适量激素防止糠心。据研究,5%蔗糖、5毫克/升的硼和50~100毫克/升的α-萘乙酸混合液喷施,防止糠心效果较好。因此,为了防止和减轻黄州萝卜糠心,提高黄州萝卜的商品性和营养品质,必须从肥水管理和储藏环节上采取必要措施。

①精细管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在栽培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掰掉老叶、病叶,保留6~8片功能叶,以提高田间通透性,同时控制地上部营养消耗。

②科学施肥:按照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增施钾肥的原则,促进根系发育,增强输导组织功能。同时,防止因氮肥过多致使叶片生长过旺,影响同化产物向肉质根运输。做到地上部与肉质根生长平衡,使肉质根既肥大又不糠心。生产中可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千克作基肥,切忌氮、磷、钾肥单独施用。在肉质根膨大初期可结合浇水每亩冲施高钾复合肥20千克,一般施1~2次。

③控制湿度和温度:利用浇水控制土壤湿度,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可采用“天旱浇透,阴天浇匀”的方法,使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70%~80%。生长后期,天旱时应适当浇水,浇水宜在傍晚时进行,以降低地温,利于叶内的营养物质向根部运转,促进肉质根的膨大,防止糠心。

④化学控制:一般在采收前3周左右,喷洒50毫克/千克α-萘乙酸溶液2次,每次间隔10~15天,既不影响肉质根生长,又能防止糠心,延迟成熟。若在喷洒α-萘乙酸时,加5%蔗糖和5毫克/千克硼砂溶液,则既能有效防止糠心又能明显改善口感,效果更好。

⑤适时收获:黄州萝卜糠心也是植株衰老的表现,收获越晚糠心越严重。当肉质根单根重500克左右时,应根据市场行情,适时收获。在储藏时注意保持适宜的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