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菜蛾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又称菜蛾、方块蛾、两头尖。全国各地均有。小菜蛾主要危害萝卜、甘蓝、花椰菜、油菜、青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是十字花科蔬菜上最普遍、最严重的害虫。初龄幼虫仅能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叶片上形成透明的斑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幼虫常集中危害心叶,影响包心。在留种菜上,小菜蛾主要危害嫩茎、幼种荚和籽粒,影响结实。
1.形态特征
(1)成虫:灰褐色小蛾,体长6~7毫米,翅展12~15毫米,翅狭长,前翅后缘为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纹,两翅合拢时为3个连接的菱形斑。前翅缘毛长,翘起如鸡尾。
(2)卵:扁平,椭圆状,黄绿色。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10毫米,黄绿色,体节明显,两头尖细,腹部第4~5节膨大。
(4)蛹:长5~8毫米,黄绿色至灰褐色,茧薄如网。
2.发生特点 小菜蛾的发育适温为20~30℃。高温干燥条件有利于小菜蛾发生。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的地区小菜蛾发生严重。成虫昼伏夜出,白天仅在受惊扰时在株间进行短距离飞行。该虫对黑光灯及糖醋液有较强的趋性。日平均温度18~25℃、空气相对湿度70%~80%,适宜该虫生长发育。成虫喜欢在高大茂密的作物上产卵,所以肥水条件好、长势旺盛的蔬菜地受害也严重。幼虫活泼、动作敏捷,受惊时向后剧烈扭动、倒退或吐丝下落。
3.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以免虫源周而复始地发生。对菜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将虫源带入本田。蔬菜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落叶,及时翻耕土地,可消灭大量虫源。
(2)生物防治:释放小菜蛾绒茧蜂、姬蜂。每亩放诱芯7个,把塑料膜的4个角绑在支架上并盛水,诱芯用铁丝固定在支架上弯向水面,距水面1~2厘米,塑料膜距离萝卜10~20厘米。诱芯每30天换1个。
(3)物理防治:利用成虫趋光性,在其发生期,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可诱杀大量小菜蛾,减少虫源。
(4)化学防治:卵孵化盛期至2龄前喷药,每亩用30毫升2.4%阿维·高氯微乳剂防治,或用2.5%多杀霉素乳油60~80毫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50毫升兑水20~50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30毫升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