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蜂授粉制种技术
(1)设施准备工作:释放壁蜂茧后,田间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壁蜂的授粉效果和壁蜂的繁殖。
①挖坑:提供湿润的土壤,壁蜂在筑巢期间喜欢选择巢箱附近的水沟边群聚,采集湿润土壤,带回巢管中构筑巢室壁和封堵管口。若巢箱附近没有这些环境条件,它们将进行长距离的飞行,寻找适宜采集湿土的环境,取回湿土后筑巢。这种长距离的飞行取土,将会减慢壁蜂的访花和营巢速度。为了在有限的开花期内缩短壁蜂取土的距离,加速其访花和营巢速度,可在巢箱附近挖小土坑,坑长30厘米、宽20厘米、深15厘米。在坑底垫一塑料薄膜,薄膜上覆盖一些黏土,人工灌水保持坑中土壤湿润,为壁蜂取土筑巢创造便利条件。坑面上用覆盖物掩盖一半,减少坑中水分的蒸发,壁蜂喜欢在此种坑的坑壁上钻孔取土筑巢。
②人工协助壁蜂破茧:在成蜂出茧期间,有的成蜂难以破茧壳出茧。为了使成蜂顺利出茧,可在释放壁蜂茧后,每天早晨逐个检查巢箱中成蜂出茧情况。将未出蜂的蜂茧在清水中浸泡一下,浸泡时间约20秒,待水滴干后再放回巢箱内。茧壳泡水后变软,有利于成蜂出茧。在释放蜂茧5天后,仍有一部分壁蜂不能自动破茧出来,这时应人工协助成蜂破茧出巢,否则成蜂将因无力破茧而在茧内逐渐死亡。这些晚出茧的成蜂,大多数是雌性成蜂,是授粉的主力军,因此在释放壁蜂茧后对未出蜂的蜂茧进行人工剖茧,可帮助成蜂顺利地出巢活动,提高壁蜂的利用率。人工破茧方法是先用小剪刀在茧突下面剪一小口,再用小镊子将茧盖揭掉,使成蜂顺利地出茧活动。但在正常破茧的时间内,勿对未出蜂的壁蜂茧采用这一措施,因人工破茧易使成蜂受伤,减弱其活动能力或使其死亡,同时人工触摸也容易使成蜂受惊而逃走。
③各种天敌危害:壁蜂易遭受各种天敌的危害,应加强防治,以减轻它们对壁蜂的危害。防止雨水淋湿巢箱,否则巢箱一旦被雨水淋湿,巢箱中的巢管受潮,易使巢管中的花粉团发生霉烂变质,壁蜂幼虫因食用变质的花粉而死亡,影响壁蜂的繁殖。在安放巢管捆时应注意下层巢管捆与巢箱底部保持1~2厘米的距离,以免积水浸湿巢管。
④安装隔离网:在黄州萝卜空间隔离要求不足时,可利用设施进行隔离。在黄州萝卜的初花期安装隔离网,隔离网网格密度为60目,大小可根据需求自行确定。将授粉黄州萝卜植株罩住,并保证纱网平整,防止接茬处褶皱,避免壁蜂钻入。接口和棱角封严,以免壁蜂从孔洞、缝隙钻出,造成壁蜂外逃。一般在黄州萝卜初开花时或者根据天气等实际情况放入壁蜂。及时观察壁蜂有效授粉时间,黄州萝卜花期较长,发现壁蜂数量减少时应进行补充,以满足授粉制种需要。
⑤收回巢箱、巢管时的注意事项:适时收回巢管,若过早收回巢管,花粉团还处于松软状态,受到外界运输等一系列振时动,花粉团易变形,将卵粒或初孵幼虫埋入花粉团中,造成壁蜂幼虫不能从卵中正常孵出,初孵幼虫一旦被埋入花粉团中,就会因窒息而亡;若过晚收回巢管,使巢管长期处于自然环境条件下,蚂蚁和多种鳞翅目的蛾类害虫易进入没有封堵管口的巢管,取食花粉团和壁蜂卵。在收回巢管时这些害虫会随巢管被带入室内,它们便在巢管中产卵繁殖后代,长时间地危害壁蜂的卵、幼虫、蛹及成虫。在收回巢箱、巢管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轻收轻放,收回巢管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剧烈振动,避免巢管内花粉团变形,影响壁蜂正常生长发育以至死亡。
(2)壁蜂的天敌:壁蜂的天敌主要有蜘蛛类及昆虫类。蚂蚁、蜘蛛种类较多,数量大,尤其以各种地面活动型的跳蜘蛛和结网型蜘蛛对壁蜂危害较大,须在释放前后加强对蜘蛛的药杀和人工捕捉。壁蜂卵的天敌主要为蚂蚁类。蚂蚁主要取食和搬走花粉团。在壁蜂营巢期入侵为害的天敌,除蚂蚁类外还有叉唇寡毛土蜂、蜂螨及夜间进入巢管取食花粉团的多种小型蛾类昆虫。成蛾取食后飞走,但有的成蛾卵产在壁蜂的巢室中,幼虫孵出后可取食花粉团和壁蜂幼虫。这些鳞翅目害虫在巢管内可连续繁殖几代,危害壁蜂幼虫、蛹和成蜂。
在这些天敌种类中,以叉唇寡毛土蜂最为重要。叉唇寡毛土蜂属土蜂总科,寡毛土蜂科,寡毛土蜂属。因为它从卵中孵出后就以结茧的壁蜂幼虫为食,最后在壁蜂结的茧中化蛹和羽化为成蜂。叉唇寡毛土蜂的茧与壁蜂的茧的特征难以识别,常常被人们当成壁蜂的茧使用,这将严重威胁壁蜂的生存和种群的扩大,极容易危害壁蜂的生存和繁殖。叉唇寡毛土蜂的成蜂形态特征、害茧症状及生活习性介绍如下。
雌性成蜂体长10毫米,黑色,具黄斑;触角鞭节内侧深红色,两触角窝上端之间有1个黄斑;唇基两侧、复眼凹陷处、颅顶两侧、前胸背板、中胸背板后端、中胸侧板、小盾片、后盾片、胸腹节两侧各有1个黄斑;足褐色,胫节和跗节深红色,腿节端缘内侧、胫节外表面有黄斑;腹部第二节背板中央及第三节至第五节背板基部为黄色,第六节背板大部分为黄色;腹板第二节与第五节两侧各有1个黄斑,第三节至第四节为黄色。体裸,毛短而稀,触角长达腹部第一节,复眼内缘深凹,唇基表面斜纵皱,端缘中央凹陷、齿状,中央三角形;前翅三个亚缘室,第一和第三亚缘室几乎等大,第二亚缘室最小,足细长。
雄性成蜂似雌性成蜂。不同于雌性成蜂的是,雄性成蜂触角第十二节膨大,末节较短,缢缩;唇基整个为黄色;腹背第二节至第五节基部为黄色,腹板第二节至第五节两侧有黄斑。
叉唇寡毛土蜂取食壁蜂幼虫后,就在原寄主的茧内化蛹和羽化为成虫。这种天敌寄生于寄主的时期不同,所表现的危害状态有所不同。第一种是寄生后的茧与正常的壁蜂茧的形状无区别,茧壳也有外丝膜、胶质硬壳及内胶质软膜。这是因为壁蜂老熟幼虫在取食花粉团和作茧后,开始转入预蛹期时受害所致,幼虫被害时流出大量体液,使外丝膜与胶质硬壳紧紧粘在一起,变成深赤褐色,无光泽,与正常壁蜂茧的色泽区别较大。第二种是寄生后的茧壳较薄,只有外丝膜和胶质硬壳,无内胶质软膜。这是因为壁蜂老熟幼虫在作茧过程中,只有外丝膜和胶质硬壳,还没有内胶质软膜时被害所致,形状和色泽与正常壁蜂茧没有明显区别,极易与正常壁蜂茧混合随壁蜂茧释放而传播。第三种是寄生后的茧只有一层丝膜,呈赤褐色,为壁蜂幼虫开始作茧时受害所致,过早危害壁蜂幼虫,使壁蜂幼虫夭折。
叉唇寡毛土蜂成蜂不营巢,在自然界取食一些花蜜作为自身活动的补充营养,雌雄交配后,雌蜂就在壁蜂巢箱前活动,专门寻找各种壁蜂已营巢好的花粉团,并在其上产下自己的1粒卵,然后又继续寻找壁蜂营巢好的花粉团产卵。这种天敌的幼虫,自己不作茧,取食壁蜂幼虫后就以寄主茧作为自己的化蛹场所,是一种典型的惰性昆虫。其生活周期几乎与寄主壁蜂的生活史同步。1年发生1代。其卵期较壁蜂卵期长,约相当于壁蜂卵期加幼虫取食期。其幼虫在8月中旬化蛹,9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蜂,与壁蜂相同。从蛹羽化为成蜂后,也是以滞育状态在茧内安全度过秋天和冬天。一般早春放蜂后5~7天,壁蜂基本破茧出巢完毕,余下未破茧的除一部分为体弱的雌性壁蜂外,大部分茧就是叉唇寡毛土蜂。
(3)壁蜂天敌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了消灭早春发生的各种害虫,在黄州萝卜开花前喷施杀虫剂防治虫害。在放蜂前10天左右喷1次杀虫剂和杀菌剂,此后放蜂期间,严禁使用任何对壁蜂有毒的农药。可采用色板诱杀、防虫网隔离等物理防治技术来防治虫害。施放壁蜂期间不得在放蜂区和上风口喷洒对壁蜂有毒的农药。设施内放置壁蜂时,采用无滴棚膜的同时应加强黄州萝卜大棚设施的通风换气工作,降低湿度,减少黄州萝卜虫害的发生。
①清除危害壁蜂茧的天敌:适时提前剥巢取茧,可以清除各种鳞翅目幼虫等害虫,是消灭天敌叉唇寡毛土蜂最有效的方法。对遭受蜂螨和粉螨危害的壁蜂茧,应单独存放,集中用清水冲洗掉茧壳上的各种蜂螨,并平放在吸水性强的纸上阴干,继续冷藏备用。依据叉唇寡毛土蜂寄生的3种危害茧的症状,认真清除混在壁蜂茧中的危害茧,集中销毁。释放壁蜂茧时,是消灭天敌叉唇寡毛土蜂最有效的时间。
②对蜘蛛类的防治:在释放壁蜂茧前10天喷1次杀虫剂,消灭各种蜘蛛,减少蜘蛛数量。放蜂后在成蜂活动期内,注意清除和消灭躲在巢箱及其附近土缝中的跳蜘蛛。这是保护壁蜂群体少受伤害的主要措施。
③对蚂蚁类的防治:对近土面的巢箱支架座基涂以机油,以阻止地面上活动的蚂蚁爬上巢箱为害壁蜂。为了防止机油失效,可每3~5天涂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