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蛴螬

(七)蛴螬

蛴螬俗称白地蚕、白土蚕、地狗子等,是金龟子幼虫的别称,属鞘翅目、金龟总科。各地普遍发生。蛴螬主要取食植物的地下部分,尤其喜食柔嫩多汁的各种蔬菜苗根,可咬断幼苗的根、茎,使蔬菜幼苗致死,造成缺苗断垄。近年来,由于禁用有机氯农药等原因,蛴螬在地下害虫危害中已上升为首位,发生普遍,虫口密度也很大。

1.形态特征 蛴螬体肥大,体形弯曲呈“C”形,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

2.发生特点 成虫交尾后10~15天产卵,卵产在松软湿润的土壤内,每只雌虫可产卵100粒左右。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地而异。这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1年发生1代,或2~3年发生1代,长者5~6年发生1代。如大黑鳃金龟2年发生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1年发生1代,小云斑鳃金龟在青海省4年发生1代,大栗鳃金龟在四川甘孜地区则需5~6年发生1代。蛴螬共3龄,1、2龄龄期较短,3龄龄期最长。

3.综合防治

(1)加强预测预报:由于蛴螬为土栖昆虫,生活于地下,具隐蔽性,并且主要在作物苗期猖獗发生,所以一旦发现植株受害,往往已错过防治最适时期。为此,必须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2)农业防治:深秋或初冬翻耕土地,可减轻翌年的危害;合理安排茬口,如前茬为豆类、花生、甘薯和玉米,常会引起蛴螬的严重发生;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合理施用化肥,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化过磷酸钙等散发出的氨气对蛴螬有一定驱避作用;合理灌溉,蛴螬发育最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5%~20%,如持续过干或过湿,则使其卵不能孵化,幼虫致死。

(3)化学防治: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增效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或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