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小地老虎
2025年09月26日
(九)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小地老虎属世界性害虫,也是萝卜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各地皆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一种迁飞性、暴食性害虫,危害以幼苗为主。刚孵化的幼虫常常群集在幼苗的心叶或叶背上取食,把叶片咬成小缺刻或网孔状。幼虫3龄后把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致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严重时甚至毁种。
1.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体暗褐色。前翅内、外横线均为双线黑色,呈波浪形,前翅中室附近有1个肾形斑和1个环形斑。后翅灰白色,腹部黑色。
(2)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2~47毫米,体背粗糙,布满龟裂状皱纹和黑色微小颗粒。幼虫共6龄。
(3)蛹:蛹长18~23毫米,赤褐色,有光泽,第5~7腹节背面的刻点比侧面的刻点大,臀棘为1对短刺。
2.发生特点 年发生代数由北至南不等。成虫夜间活动、交尾产卵,卵产在5厘米以下矮小杂草上。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液等趋性较强。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缩成环形。小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发育适温为13~25℃,河流、湖泊地区或低洼内涝、雨水充足及常年灌溉地区,均适合小地老虎的发生。尤其在早春菜田及周围杂草多的地块,发生严重。
3.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清除周围杂草,并带到田外及时处理或沤肥,消灭部分卵或幼虫。
(2)诱杀防治: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用毒饵或堆草、泡桐树叶诱杀幼虫。
(3)药剂防治:地老虎1~3龄幼虫期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最适时期。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500~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