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毒病
病毒病是黄州萝卜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一般发病率为10%左右,轻时影响产量,严重时发病率为20%~30%,对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影响。
1.症状 病株生长不良。心叶表现明脉症,并逐渐形成花叶斑驳,叶片皱缩、畸形,严重病株出现疱疹状叶。染病黄州萝卜的叶片上可出现许多直径2~4毫米的圆形黑斑,茎、花梗上产生黑色条斑。病株受害表现为植株矮化,但很少出现畸形,结荚少且不饱满。
2.病原菌 其病原菌有芜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萝卜耳突花叶病毒(REMV)。病毒寄主范围广,可侵染十字花科、藜科、茄科植物。
3.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在病株和叶中越冬,可通过摩擦方式进行汁液传播。在周年栽培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毒能不断地从病株传到健康植株上引起发病。此外,REMV可由黄条跳甲等传播。TuMV和CMV可由桃蚜、萝卜蚜传播。
4.发生规律 病毒病的发病条件与黄州萝卜的发育阶段、有翅蚜的迁飞活动、气候、品种的抗病性和黄州萝卜的连作等都有一定的关系。黄州萝卜苗期植株柔嫩,若遇蚜虫迁飞高峰或高温干旱,容易引起病毒病的感染和流行,且受害严重。病害发生流行的适宜温度为28℃左右,潜育期为8~14天。高温干旱对蚜虫的繁殖和活动有利,对萝卜生长发育不利,植株抗病力弱,发病较严重。不同萝卜品种对病毒的抵抗力差异很大,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发病程度也不一致。黄州萝卜与十字花科蔬菜互为邻作时病毒相互传染,发病重。黄州萝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邻作时发病轻。另外,不适当早播也常引起病毒病的流行。
5.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黄州萝卜在干旱年份宜早播。高畦直播时,苗期多浇水,以降低地温。适当晚定苗,选留无病株。与大田作物间套作,可明显减轻病害。苗期用银灰膜或塑料反光膜、铝光纸反光遮蚜虫。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烷醇·硫酸铜乳剂1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4次。在苗期防治蚜虫和黄条跳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