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究历史上每一个封建王朝,都会把握一个处于核心地位的话题。说到北宋,总也绕不开“重文轻武”“守内虚外”这个属于战略性的决策;而论及大明王朝,人们立刻会想到“宦官政治”“权阉肆,祸如林”。那么,金源王朝的历史,什么是核心话题呢?恐怕非“汉化”莫属了。

这个话题说来就长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创建大金国之前,女真族还处于部落联盟的社会形态。对辽朝用兵之始,本民族尚未形成文字,由于言语不通,又没有文字可以表达意向,遇事辄以射箭为号。民众不明岁时节序,没有纪年知识,见一次草青便算过去一年。即使是上层贵族,也没有种种岁时活动,不知生日时辰。后来,受汉族风习影响,从皇帝、大臣开始,各自选择吉日作为生辰,比如,金熙宗选定为七夕,粘罕选定的是元旦。

当时的上京,实际上只是一个较大村寨聚落。“皇帝寨”之外,还有“太子庄”“国相寨”等,都是植木为栅,十分简陋。都城外无城郭,内无宫室,四顾茫然,清一色都是茅草覆盖的土房。居民随意往来,车马杂沓而过,自“前朝门”至“后朝门”尽为出入之路,并没有什么禁制。北宋使臣马政等来到这里,太祖首先安排他们随驾出猎,归来后,指令几个儿郎各具酒肴,款待使者。待朝廷正式宴请时,太祖与大夫人于炕上设两个金装交椅,并肩而坐。他对使者解释说:“我家自上祖留传,即是如此风俗,不会奢侈;只住此类房屋,冬暖夏凉,不另修宫殿,免得劳费百姓。请勿见笑。”

根源于原始的自然产生的民主制文化,金朝立国之初,仍然实行军事民主制。史载:当时,“有事集议,君臣杂坐,议毕同歌合舞,携手握臂,略无猜忌”。讨论问题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就着沙地随画随议,讨论完毕即全部涂掉。为了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臣下发表看法时,由地位低、年纪轻者先讲,各陈其策,君主最后择善而从。

其时虽有君臣之称,而无尊卑之别。太祖、太宗和普通的女真族臣民一样,“浴于河,牧于野”,乐则同享,财可共用。至于车马、屋舍、服饰、饮食之类,与一般臣僚均无明显差异。皇帝唯一特殊的,是有一座供开会使用的乾元殿,也并非坐落于戒备森严的宫禁之中,仅栽植一道柳墙加以围拢。大殿中环绕四壁搭置土炕,每逢开会,臣僚杂坐于四面炕上,由太祖后妃恭侍饮食。在皇宫内廷里,如遇下雨积水,后妃们即脱去鞋袜,赤脚走在“御道”上。这些,都体现了当时完颜家族与普通臣下的平等关系,反映出当时的淳朴风尚。

在女真军队中,当时上自大元帅,下至百户长,上下级之间,军官与士兵之间,饮酒会食,有如父子兄弟,比较随便,彼此情通意洽,很少产生隔阂和疑忌。行军打仗之前,军事首长召集部下官兵聚餐、会饮,一边吃喝,一边议事,主帅很注意听取各类不同意见。战役结束,长官主持全体大会,兵丁场上环坐,由参战有功人员据实自述劳绩,其他人员参与考核。偶尔出现赏罚失当,有欠公允,可以随时更改、调整,准许当事人进行申诉,发表不同意见。

北方少数民族没有太多的文化积淀,自然也不存在浓重的旧习的因袭和历史的负累。除了野蛮、落后的一面,在文化心理、社群关系上,还保持许多原始的健康成分的底蕴。苦寒的气候,辽阔的原野,艰难的生计,赋予女真族以豪勇性格、强壮筋骨、质朴民风,和冲决一切的蛮劲,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他们刻苦耐劳,勇于进取,擅长骑射,能征惯战。因而,在完颜阿骨打这个女真族的卓越的统帅指挥下,铁骑所至,望风披靡,奇迹般地战胜了军事力量超过自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强大对手。十一年间,即扑灭了立国二百零九年的辽朝。然后由太宗完颜晟接手,又吞噬了北宋王朝这个庞然大物,也只用了两三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