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25年08月10日
二
有些地方的山峦,往往隽美中透着几分矜持,又兼远哉遥遥,可望而不可即,不免有一种疏离感;而张家界的山总是凑在游人的眼前,像古人说的“即之也温”,显现出热切地渴望人知的恳悫,予人以亲切、温馨的愉悦。同时,游人也产生一种归属感,觉得自身已经成为它的组成部分,不禁从心底里认知“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油然漾出那几句稼轩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徜徉于淡烟薄霭之中,和着风声林籁,与大自然在同一旋律里脉动,渊然脱却了种种俗嚣物欲,顿有潇洒出尘之感。宛如裸体的婴儿投入母亲的怀抱,充分体验到心魂的欢愉与自在。这也许正是庄子所营求的“乘物以游心”的销魂境界;或者,荷尔德林的诗中摹画的“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庶几近之。
张家界的范围实在太大,没有十天半月工夫,是不可能饱览其秀美的全貌的。一般的游人只能从不同的路径切入,享受一点点自然之美,然后,带着“尝其一脔”,未尽其余的遗憾,怅然离去。这样也好,清人龚自珍有诗云:“未济终焉心飘渺,百事翻从阙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难免余情绕。”踏不上的土地总是最迷人的,留下一种牵肠挂肚的朦胧追思,付诸余生遐想,胜似不留余地,一览无遗。